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视觉文化语境下小学手抄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17:01
   手抄报是校园视觉文化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既是视觉文化传递的手段,也是校园中学生文化、生活认知的呈现方式。本文将手抄报置于视觉文化研究的视野下,以大量的手抄报素材和中小学师生访谈作为研究的基础,侧重于从视觉经验的角度,运用符号学、图像学、心理学等研究方法,研究手抄报在中小学生审美经验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意义。视觉文化的研究方法是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也是学生视觉素养教育内容之一。论文第一章从“形而上”的研究层面、跨学科领域和观看方式,三个层面分析视觉文化特征,并以此作为论文研究的方法依据。第二章论文梳理了手抄报在校园文化中的现象和意义,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手抄报将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观看的和感受,以绘画表现的形式呈现出来,给校园文化注入大量的生机。手抄报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道景观。第三章围绕手抄报与视觉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学生在手抄报中图像符号的形成,学生的生活被图像所包围,通过图像来传递信息,给学生的生活环境、艺术生活环境、观看方式和阅读方式带来了许多转变。第四章将着重研究手抄报创作所带给小学生的审美经验。手抄报的创作过程是学生对视觉文化的感知进行再现的过程,也是学生审美经验的呈现过程,同时手抄报的本质决定了审美经验与图像之间的关系。同时,手抄报也反映了观赏者的审美,学生和教师对手抄报的评选态度,体现了视觉文化对学生和教师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五章将以上的研究观点应用于课堂实践。论述在视觉文化教学中学生对生活图像和媒介的诠释和再现。结合手抄报的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了手抄报的教学中应该主动引入视觉文化的不同形式,适应视觉文化环境的改变,突出视觉文化教学中的文化特征。总之,手抄报是校园内视觉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视觉文化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反映,手抄报图像是学生日常视觉经验的反映,它丰富了学生的审美经验。
【学位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205
【部分图文】:

剪报,政治,学校


六十年代手抄报

草图,剪报,爱国主义精神


六革时期,说的是政治需”,在六十年代主席语录。忆他在小学四奖。老教师凭借印象画出当时手抄报的草图(图时候,我上四年级,文字内容大都是毛泽东语录和题大多是毛泽东思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图 2-2 六十年代剪报图 2-3 六十年代剪报

剪报


一是说六两个时期的六十年代报和剪报,符合手抄报在还不能确代后期学校并不是今天手抄报。六革时期,说的是政治需图 2-1 六十年代手抄报图 2-2 六十年代剪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全海燕;余洁;;青少年喜欢动漫的原因[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06期

2 易英;20世纪90年代艺术:理论的回顾[J];文艺研究;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姚洪磊;现象学视域下的纪录片审美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袁清清;成人绘本的视觉文化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4年

2 迟强;广告文本的视觉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3 李珉;理想的表达[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93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93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3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