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海派”绘画作品鉴定与市场价格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7 19:08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外国资本、商品蜂拥而至;太平天国的战事,使江浙一带的民间资本大规模涌入,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商贾云集,商品经济飞速发展,上海一跃成为中国最为重要的工商业都市。伴随经济的繁荣,文化消费日趋兴旺,艺术品市场形成并发展起来,吸引各地职业画家汇聚于此,使上海成为晚清、民国初年的画坛重镇,活动于此的画家群体遂有“海派”之称。“海派”诸家中除部分画家承续既有绘画传统外,更多画家为适应新兴的工商业者和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创造出雅俗共赏的绘画艺术风格,并涌现出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一批杰出画家,成为当时画坛的重要绘画现象,对近现代中国画创作影响深远。由于“海派”绘画的巨大影响,致使在今天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中成为众多投资者与收藏家关注的热点。面对有利可图的经济利益,不少作伪者蠢蠢欲动,使大量伪作充斥市场,其中不乏水平较高者,更加使人扑朔迷离,难辨真伪。所以,如何鉴别“海派”绘画作品中的真伪,是众多投资者与收藏家的必修功课。本文将“海派”绘画风格、画家生存状态、作品真伪鉴定与当今市场价格几方面内容结合,从横向、纵向各个角度进行归纳排列,从古至今纵深的来研究“海派”...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概况与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一章 “海派”绘画的崛起与发展
    第一节 “海派”绘画的历史文化渊源
        1.1.1 上海地区历史沿革
        1.1.2 上海开埠与“海派”文化艺术圈的形成
        1.1.3 商业繁盛的经济基础与创作者本身的主体变化
    第二节 “海派”绘画风格的形成
        1.2.1 “海派”绘画形成的艺术背景
        1.2.2 上海各类绘画的流入与融合
        1.2.3 “海派”的艺术时期划分与成员界定
第二章 “海派”画家的从艺方式和经济形态
    第一节 有关“海派”画家润例的几个基本问题
        2.1.1 润例的概念
        2.1.2 润例的构成
        2.1.3 润例的类型与发布方式
        2.1.4 润例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海派”画家生活情况与润例制订
        2.2.1 上海地区物价及收入情况调查
        2.2.2 “海派”画家的润例情况
    第三节 上海书画社团及经济功能
        2.3.1 上海地区书画社团
        2.3.2 书画社团的经济功能
第三章 中国艺术品市场与“海派”书画鉴定
    第一节 中国艺术品市场概述
        3.1.1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历史发展沿革
        3.1.2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及特点
        3.1.3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态势
    第二节 中国艺术品价格的影响因素
        3.2.1 影响价格的外在环境性因素
        3.2.2 影响价格的市场价值性因素
        3.2.3 影响价格的人为偶然性因素
    第三节 中国艺术品市场背景下的“海派”绘画
        3.3.1 “海派”绘画市场的优势分析
        3.3.2 “海派”绘画投资的风险因素
        3.3.3 “海派”绘画作品价格计算
    第四节 “海派”绘画作伪现象
        3.4.1 近现代绘画作伪的地域特征
        3.4.2 “海派”绘画作伪形式
        3.4.3 “海派”绘画作伪方法及新趋势
    第五节 “海派”绘画鉴定的宏观方法
        3.5.1 “海派”绘画鉴定基础
        3.5.2 把握时代风貌与个人画风
        3.5.3 印章与题跋的鉴定
        3.5.4 纸绢与装裱等辅助依据的鉴定
第四章 “海派”画家绘画风格、作品鉴定与市场价格个案分析
    第一节 赵之谦的绘画风格鉴定与市场价格
        4.1.1 赵之谦的基本情况
        4.1.2 赵之谦的绘画风格
        4.1.3 赵之谦的代笔与作伪
        4.1.4 赵之谦绘画作品的真伪鉴定
        4.1.5 赵之谦绘画作品的市场价格
    第二节 任伯年的绘画风格鉴定与市场价格
        4.2.1 任伯年的基本情况
        4.2.2 任伯年的人物画风特色
        4.2.3 任伯年的花鸟画风特色
        4.2.4 任伯年的代笔与作伪
        4.2.5 任伯年绘画作品的真伪鉴定
        4.2.6 任伯年绘画作品的市场价格
    第三节 吴昌硕的绘画风格鉴定与市场价格
        4.3.1 吴昌硕的基本情况
        4.3.2 吴昌硕的绘画风格特点
        4.3.3 吴昌硕的名款鉴定
        4.3.4 吴昌硕的代笔人
        4.3.5 吴昌硕绘画作品的市场价格
    第四节 “海派”主要成员画家
        4.4.1 任熊的绘画风格与市场价格
        4.4.2 任薰的绘画风格与市场价格
        4.4.3 虚谷的绘画风格与市场价格
        4.4.4 蒲华的绘画风格与市场价格
    第五节 “海派”其他成员画家
        4.5.1 张熊的绘画风格与市场价格
        4.5.2 朱偁的绘画风格与市场价格
        4.5.3 钱慧安的绘画风格与市场价格
        4.5.4 任预的绘画风格与市场价格
        4.5.5 吴石仙的绘画风格与市场价格
        4.5.6 倪田的绘画风格与市场价格
        4.5.7 沙馥的绘画风格与市场价格
        4.5.8 黄山寿的绘画风格与市场价格
        4.5.9 程璋的绘画风格与市场价格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海上画派的商业运作模式探究[J]. 孙淑芹.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2]近代中国书画市场上的书画庄与书画家——从艺术经济学视野的考察[J]. 王征.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07)
[3]近代书画家生存机制研究[J]. 孙晓松.  学理论. 2010(12)
[4]海派与京津派之浅析[J]. 高虹.  收藏家. 2008(06)
[5]海派绘画的商业化由来[J]. 王飞.  美术观察. 2006(10)
[6]民国时期书画润例的制定与刊布形式[J]. 胡志平.  绥化学院学报. 2006(05)
[7]民国书画作品的市场现状与前景[J]. 朱浩云.  荣宝斋. 2006(02)
[8]民国初期北京画坛传统派的再认识[J]. 薛永年.  美术观察. 2002(04)
[9]润笔考论[J]. 朱国华,范静哗.  东南文化. 1996(04)
[10]近代上海的画会、画派与画家(下)[J]. 林树中.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1982(01)

博士论文
[1]绘画艺术品市场定价机制研究[D]. 王艺.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
[2]民国以来中国古书画鉴定方法与观念之转型研究[D]. 林如.浙江大学 2008
[3]清末民国海上书画家润例与生存状态研究[D]. 胡志平.浙江大学 2007
[4]中国近代绘画社团研究[D]. 乔志强.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22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22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7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