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经典油画题材中“卧女”图式的继承与创新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7 05:49
  艺术家经常在画作中参考某一种主题相似、结构式样相仿的图像,随着这些作品间或的出现,形成了一种程式化的图形样式。“卧女”图式就是这样一种图像样式。本文通过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乔尔乔内的作品《沉睡的维纳斯》以及其嬗变中处于结构性地位的画作为线索,提出了《经典油画题材中“卧女“图式的继承与创造性研究》的论题。通过对“卧女”图式的演变进行梳理和透析,目的是在“继承与借鉴”这个艺术创作的普遍现象中提取绘画自身的发展状态,分析在继承与创新中绘画作品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体现出审美心理的内在的文化对“卧女”图式演变的影响。对艺术创作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在研究“卧女”图式的继承与创新性问题上,一方面,通过对相关艺术史论和艺术评论解读了解“卧女”图式的发展脉络,借助现有的专著和期刊文献等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动态。另一方面,试图借助比较分析的方法、学科综合法,运用艺术人类学、心理学去阐释艺术作品、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艺术文化内涵、艺术风格,分析归纳“卧女”图式演化的规律。“卧女”图式是在不断的继承和变通中发展起来的.在西方的油画艺术发展中模仿与借鉴是一种普遍现象,正是艺术家随...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经典油画题材中“卧女”图式的继承与创新性研究


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来自网络)

维纳斯


2.1 文 艺 复 兴 时 期 “ 卧 女 ” ("Sleeping Venus" during theRenaissance)荷兰历史学家约翰赫 伊津哈写到:“在听到‘文艺复兴’这个词时,迷恋过去的美丽的梦想家看到的是紫色和金色1。”在西方美术的进程中,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在形式上是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而实质上是倡导人文主义思想。在文艺复兴时期在不同的地域、以不同的手法去复兴古代的文化。但是,在不同的地域文艺复兴的影响不同,产生的意义也不同。在绘画上,由于我们通常缺乏解释艺术家创作意图的根据,古代形式复兴在视觉艺术方面比在文学方面更难解释,画家不得不使用更为间接的方法:让人物摆好姿势,处于著名的古典雕塑之中,或试图按照文学作品的描述重新绘制失传的古代绘画。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也是“卧女图式”诞生的摇篮,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的威尼斯艺术,更是基于内在的人文思想的需求。在文艺复兴时期,“卧女”图式的诞生出现于意大利的威尼斯,是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因素。乔氏的“卧女”创作于公元 1510 年,在当时,威尼斯就已

图像,维纳斯,师弟,提香


乔尔乔内(1477—1510)是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他的作品《沉睡的维纳斯》(图 2-1)是“卧女”图式的开创之作,即使是他短暂的艺术生涯也为艺术史上留下了不朽佳作。他创作了一个不同以往的,优雅的卧趟的维纳斯形象即便后期这幅画作是师弟提香完成的从乔尔乔内始,将开创了人体美的时代,自图 2-3 卢卡斯 克拉纳赫一系列的图像(来自网络)Figure 2-3Lucas Cranach-A series of image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安格尔《大宫女》美学解构[J]. 王长平.  艺术百家. 2009(S2)
[2]启示的奥秘——我的创作心路[J]. 杨飞云.  美术. 2008(10)
[3]是谁改变了“维纳斯”——从乔尔乔纳、提香到马奈审视“维纳斯”艺术形象的嬗变[J]. 曾佳.  艺术百家. 2008(S1)
[4]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比较研究[J]. 施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01)
[5]固定的图式——维纳斯“斜卧”姿势的研究[J]. 常雷.  艺苑. 2005(Z1)

博士论文
[1]绘画中的“借用”现象研究[D]. 赵雪.天津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戈雅的《着衣的玛哈》与《裸体的玛哈》的比较与分析[D]. 韩鹏.南京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41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41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6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