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德加芭蕾舞题材绘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1 20:06
  本文通过分析德加个人经历与芭蕾舞文化的关系,深入阐释德加创作芭蕾舞题材绘画作品因缘与绘画形式语言,总结出了其作品具有“特写式”与“新闻照片式”的构图美及唯美的色调与闪烁的光色完美结合和人物形象“貌丑实美”的造型特点;通过对德加芭蕾舞题材绘画形式语言成因的探究,总结出了德加在形式语言上对古典主义的眷恋、对印象派绘画语言的创新及与现实主义的结合的形式语言特点。本文重点阐释了芭蕾舞与德加芭蕾舞题材绘画的美学特质,即形象丑陋与服饰华丽的对比统一、动作拙劣与动态生动的对比统一、台上光鲜与幕后艰辛的对比统一的三个特点。德加绘画语言是对西方古典绘画的传承,结合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做到了绘画艺术“瞬间的真实”——这一最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作品沿袭了西方古典主义艺术对美的追求,崇尚美和真的统一。德加从哲学家的角度出发,思考关注所描绘对象的真实生活。因此德加的作品保持着现实主义特点,虽然在他的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不再是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主义特点,即端庄美、宁静美,取而代之的是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德加坚持表现眼睛所能观察到的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摒弃刻板的古典主义创作原则;采用片段式、特写式的构图方式抒发自己对...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德加芭蕾舞题材绘画研究


图1《自画像》德加布而油趣??,使92-IX?66.?5cm?^.1863?^??

灾难,巴黎,博物馆,作品


铅笔)研习大师的作品,临摹每一位大师的画作,从作品中研宄造画的精准性,??探寻学习大师们绘画的技法秘诀及新的绘画形式。??1859年,他就开始创作历史爾。创作了《奥尔良城的灾难》(图2)及《塞米??拉米勒创建巴比伦》等作品。在其作品中我们??II?11111?■??看到德加采用了古典主义绘画中常用的倒立??三角娜棚,神鋪麵脈觀縣_??大场面,但是通过人物的瘦弱体态和扭转的动??态以及横七竖八的尸体,再加之萧条的自然景??色,充分表现了战争的惨烈,画面左上角??正隹燃烧的大火吏加滇染了惨烈的战争?图2《粤尔良城的灾难》德加85Xl47cm??氛围,与《奥尔良城的灾难》相比《塞米?ISM年巴黎奥赛博物馆(来源于书籍)??拉米勒创建巴比伦.》这幅作晶.表现的很宁?Fieure?2?The?disaster?in?the.citv?of?Orlean??静,人物如雕像般安艿生人公深情地看着远方隐隐约约能看到的城市,如古典??主义艺术家们的风景鍾一样把城市情景弱化。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安格??尔的影响,继承了文艺复兴大师们风格,技术非常的成熟。由于家人的鼓励,特??别是父亲鼓励他在艺术方面进步很大

粉彩,古典主义,性格,品色


在性格上变得怪癖,甚至精神一度抑郁,常常把自B关起来创作,这一时期的作??品色彩的纯度开始髙了许多,画面的对比开始增强,古典主义宁静的优美感逐渐??消失《此时的代表作品系列如《盆浴》、《晨浴》(图4)等,这些浴女本身形象刻??1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与真的统一——德加舞女题材绘画风格评析[J]. 赵宸.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2]让芭蕾艺术在画布上流光溢彩——探究印象派画家德加创作生涯中的芭蕾情结[J]. 任艳茹,杨剑宇.  青年文学家. 2014(15)
[3]德加:芭蕾舞台的光与影[J]. 曹东辉.  集邮博览. 2014(04)
[4]浅析日本浮世绘对德加“芭蕾舞女”系列的影响[J]. 赵佳.  上海文博论丛. 2013(04)
[5]浅析埃德加·德加绘画艺术特征的形成[J]. 张会锋.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3(07)
[6]论印象派在色彩及主观精神方面的艺术特色[J]. 张倩.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7)
[7]通感意象:艺术通感的灵魂——兼论艺术通感的价值及其对艺术教育的启示[J]. 王丽.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2(04)
[8]德加绘画的传承与创新[J]. 林菁菁.  大舞台. 2012(03)
[9]钥匙孔后的人生——埃德加·德加的艺术世界[J]. 杨秀娟.  南方文坛. 2011(06)
[10]不一样的“美”——陈洪绶与德加[J]. 邢晋.  世界文化. 2011(08)

硕士论文
[1]德加绘画作品中的女性题材研究[D]. 陈雪飞.扬州大学 2015
[2]德加艺术语言研究[D]. 李博颖.西北师范大学 2015
[3]印象派在绘画语言上的差异性与共性[D]. 张毓姣.合肥工业大学 2013
[4]舞动的线条—德加素描线条研究[D]. 习姝.河北师范大学 2012
[5]瞬间的真实[D]. 陆正虹.南京艺术学院 2010
[6]独特的印象主义大师[D]. 王徽.西安美术学院 2009
[7]“窥视”生活[D]. 苏于芬.南京艺术学院 2007
[8]矛盾与直觉——论德加的艺术特色[D]. 孙小娥.山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50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50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0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