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梁平木版年画工艺当代传承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5 00:48
  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都日益重视自己的民族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是民族凝聚力与亲和力之所在,是民族特征与个性最鲜明的表现,是民族文化的根基与源头[1]。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贺辞中指出:“加强世界遗产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2]”社会的发展及变迁,“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民族文化的变异,并不仅仅是文化形式的花样翻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受地域性的局限,我国许多处在偏远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如不及时加以整理、保护,随着时间推移,老艺人的离去,这些珍贵的人类遗产将彻底失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年画较之同期入选的同类年画,其风格、人物造型、制作工艺可谓独树一帜,然而前期研究成果对于梁平木版年画的研究保护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年画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次的田野调查,首次对梁平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及传承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美术学的角度对梁平木版年画工艺以及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比较,刷新了相关数据,并结合民俗学分析梁平木版年画现有保护与传承方式,...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梁平木版年画工艺当代传承方式研究


徐家辉在处理纸张Fig.2.1XuJiaHuitreatmentthepaper

梁平,画稿,艺人,作品


③雕版工艺1)画稿处理梁平木版年画画稿(图2.2),多为清末民国时期作品,主要由年画艺人徐云山、徐弼在前人基础上创作而成。内容题材广泛,包括门神类、神话故事类、戏曲故事类等,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人物故事,梁平艺人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与地区,创作出不同类别的作品[9],如:八美图、帅将门神、盗令出关、五子登科、立斧、扬鞭等

梁平,画稿,艺人,主图


持画稿的原样、尽现原稿风貌墨版(图 2.3),由各种不同宽。艺人根据画稿精雕细刻出主图 2.3 梁平年画线版Fig.2.3 Liangping New YearPicture line Engraving资料来源 作者拍摄


本文编号:2957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57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1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