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材料、肌理对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1-05 09:43
形式、材料、肌理是当代绘画创作中最为重要的表现语言。中国画作为一种传统绘画艺术,在与西方艺术理念不断的碰撞与融合中,使其绘画语言在材料、形式甚至肌理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本文基于毕业创作实践,探索并运用“形式”、“材料”、“肌理”等绘画表现方式,结合个人创作过程及多种试验,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描述了文章的缘起、目的与意义、及其研究的现状、范围与方法、以及文章中所关联到的相关术语的解释。第二部分是探讨“形式”语言,梳理绘画作品中的几种基本形式语言,以克莱夫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为指导,分析当代绘画作品中形式语言的应用及借鉴。第三部分是探讨材料语言的性质与运用,着重研究在创作过程中材料的试验与应用。第四部分则是对“肌理”语言的解读,结合用水、用墨、用胶等表现技法,来分析“肌理”语言的特性以及对创作的影响与启示。
【文章来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绘画“形式”的构成因素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9要素的探究,这已是比较典型的做法。艺术家对艺术所谓的“真实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而创造了“画面自身的真实”。而自然对象的“形”,通常被约减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作品形式语言的独立性变得十分明确,画面中的结构、空间、张力以及纯粹色彩等抽象要素及其视觉效果得到了充分的呈现。第二节美术作品中“形式”的表现“构成绘画作品最重要也是最先声夺人的因素是画面的形式感,而营造形式感的首要因素,便是绘画语言的使用。”[4]因此,对于一幅美术作品来说,当观者第一次见到它时,对作品的第一感受并非细节、内容、色彩,而是对画面大的“形式”的一种感触。但画面中的色彩、点、线、面、内容,又会反作用于画面中大的“形式”。在受到第一波视觉冲击后,会停留在画面中的某一个点,进而产生一些共鸣。绘画作品中的形式,是面向大众审美的第一要务。画面是否具有冲击力,是否具有独创性,取决于画面的形式。画面中的语言是由其所运用的视觉材料所决定的,具体为:形状、色彩、手法及其呈现的方式。图2形式在大自然中存在的方式之一;线的视觉性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0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0年洞窟壁画,这个时期的壁画(图3)是人类对于“形式”运用的最早体现,是一种纯粹自然的流露,是出于对人性的崇拜,以及原始抽象意识的释放。这个阶段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初的形式原理。这些原理比较典型地体现于雕塑与建筑中,如“黄金分割比”[5]、节奏与韵律、人体姿态的美感、动作的美学涵义等。帕特农神庙(图4)具有和谐的结构比例。建筑物没有一条主线是绝对的直线。其柱子中部略粗,顶端逐渐变细,使之具有了视觉弹性,承受屋顶的重压。另可使柱子本身看起来不那么笨拙,增添了结构的优雅。《掷铁饼者》(图5)是一个视觉的公式,而非真正的投掷动作。目的在于创造一种视觉的平衡与美感。欧洲古典绘画中的形式原理是支撑在写实的画面背后的是图4帕特农神庙图3《野牛大厅》法国拉斯科岩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画中形式美的体现[J]. 薛玉霞. 美与时代(中). 2018(08)
[2]论中国画的形式美[J]. 袁赤峰. 美与时代(下). 2018(03)
[3]中国画的视觉形式美初探[J]. 只红伟. 大众文艺. 2015(06)
[4]中国画工具材料的演变与影响[J]. 王国安. 品牌(下半月). 2015(01)
[5]论中国画肌理的审美价值[J]. 李关亮. 美术大观. 2011(12)
[6]继承和创新——论中国书法的入帖和出帖[J]. 袁建芳. 美术大观. 2010(12)
[7]浅析当代中国画的形式化趋向[J]. 崔朝阳,张昊. 中国书画. 2006(05)
硕士论文
[1]材料技法在中国画中的运用研究[D]. 郑玉秀.燕山大学 2018
[2]距离之美[D]. 张萱子.中央美术学院 2017
[3]无疆之域[D]. 方志勇.中央美术学院 2014
[4]黑白之韵[D]. 周墨.中央美术学院 2014
[5]驾驭与“失控”[D]. 刘爱婧.中央美术学院 2011
[6]中国传统绘画材料中的纸与墨研究[D]. 沓名弘美.中国美术学院 2010
[7]论中国画材料技法的沿承与发展[D]. 胡庆洪.东北师范大学 2009
[8]关于中国画艺术问题的思考[D]. 金贤美.中央美术学院 2003
本文编号:2958445
【文章来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绘画“形式”的构成因素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9要素的探究,这已是比较典型的做法。艺术家对艺术所谓的“真实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而创造了“画面自身的真实”。而自然对象的“形”,通常被约减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作品形式语言的独立性变得十分明确,画面中的结构、空间、张力以及纯粹色彩等抽象要素及其视觉效果得到了充分的呈现。第二节美术作品中“形式”的表现“构成绘画作品最重要也是最先声夺人的因素是画面的形式感,而营造形式感的首要因素,便是绘画语言的使用。”[4]因此,对于一幅美术作品来说,当观者第一次见到它时,对作品的第一感受并非细节、内容、色彩,而是对画面大的“形式”的一种感触。但画面中的色彩、点、线、面、内容,又会反作用于画面中大的“形式”。在受到第一波视觉冲击后,会停留在画面中的某一个点,进而产生一些共鸣。绘画作品中的形式,是面向大众审美的第一要务。画面是否具有冲击力,是否具有独创性,取决于画面的形式。画面中的语言是由其所运用的视觉材料所决定的,具体为:形状、色彩、手法及其呈现的方式。图2形式在大自然中存在的方式之一;线的视觉性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0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0年洞窟壁画,这个时期的壁画(图3)是人类对于“形式”运用的最早体现,是一种纯粹自然的流露,是出于对人性的崇拜,以及原始抽象意识的释放。这个阶段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初的形式原理。这些原理比较典型地体现于雕塑与建筑中,如“黄金分割比”[5]、节奏与韵律、人体姿态的美感、动作的美学涵义等。帕特农神庙(图4)具有和谐的结构比例。建筑物没有一条主线是绝对的直线。其柱子中部略粗,顶端逐渐变细,使之具有了视觉弹性,承受屋顶的重压。另可使柱子本身看起来不那么笨拙,增添了结构的优雅。《掷铁饼者》(图5)是一个视觉的公式,而非真正的投掷动作。目的在于创造一种视觉的平衡与美感。欧洲古典绘画中的形式原理是支撑在写实的画面背后的是图4帕特农神庙图3《野牛大厅》法国拉斯科岩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画中形式美的体现[J]. 薛玉霞. 美与时代(中). 2018(08)
[2]论中国画的形式美[J]. 袁赤峰. 美与时代(下). 2018(03)
[3]中国画的视觉形式美初探[J]. 只红伟. 大众文艺. 2015(06)
[4]中国画工具材料的演变与影响[J]. 王国安. 品牌(下半月). 2015(01)
[5]论中国画肌理的审美价值[J]. 李关亮. 美术大观. 2011(12)
[6]继承和创新——论中国书法的入帖和出帖[J]. 袁建芳. 美术大观. 2010(12)
[7]浅析当代中国画的形式化趋向[J]. 崔朝阳,张昊. 中国书画. 2006(05)
硕士论文
[1]材料技法在中国画中的运用研究[D]. 郑玉秀.燕山大学 2018
[2]距离之美[D]. 张萱子.中央美术学院 2017
[3]无疆之域[D]. 方志勇.中央美术学院 2014
[4]黑白之韵[D]. 周墨.中央美术学院 2014
[5]驾驭与“失控”[D]. 刘爱婧.中央美术学院 2011
[6]中国传统绘画材料中的纸与墨研究[D]. 沓名弘美.中国美术学院 2010
[7]论中国画材料技法的沿承与发展[D]. 胡庆洪.东北师范大学 2009
[8]关于中国画艺术问题的思考[D]. 金贤美.中央美术学院 2003
本文编号:2958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58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