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变相”之美 ——动画艺术的审美阐释

发布时间:2021-01-05 23:37
  本论文以动画美学为观照对象,首先探讨了动画艺术的媒介本性,接着分析了动画艺术的美学特征、动画之美的创造、动画之美的中国形态,最后联系当下探讨了数字时代动画美学的变化与趋势。第一章为“‘变相性’:动画艺术的媒介本性”。本章将重点提出“变相性”这一核心概念。研究动画美学必须确立好动画艺术审美考察的逻辑起点,这个逻辑起点应当是动画之所以为动画的东西,也就是动画本性。动画本性既不是美术性,也不是电影性,虽然动画在发展过程中的确从造型艺术、电影艺术以及其他传统艺术(比如音乐、舞蹈、文学等)中吸取了大量艺术要素,但是动画艺术并不是这些艺术要素的混合体,这些艺术要素早已在动画艺术中化合成了新质,这种新质我们可以称之为动画性。动画性既有与传统艺术相通的地方,也有自己独有的东西。本文认为,动画作为一种媒介,其动画性就具体体现为“变相性”,“变”是“变形”的意思,“相”在这里特指人工创造的非真实活动影像。“变相性”不同于真人电影的“照相性”,它不是物质世界的复原,与现实生活也不具有天然的近亲性。“变相性”从本质上规定了动画艺术必须区别于以“照相性”为媒介本性的真人影视,它与真人影视具有一种先天的间离关系。...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变相”之美 ——动画艺术的审美阐释


《更衣室旁》以较长的时间讲述了一个较复杂的故事,这是当时的真人电影都做不到的

卡通,前苏联,出版社,为政


动卡通画法》(图l一2);而文化出版社在1956年出版了杨秀实翻译的一本书,则叫《动画电影》(图l一3)。图1一 21950年我国仍有人把动画叫做“活动卡通”图1一 31956年译自前苏联的《动画电影》①旧]津坚信之:《日本动画的力量—手缘治虫与宫崎骏的历史纵贯线》,秦刚、赵峻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0余为政:《动画的本质》,页。见《动画笔记》,余为政主编,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详细情况请看《中国动画电影通史》,鲍济贵主编,北京:连环画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1页。第51一57页。

影像,本性,叙事性,一般特性


博士学位论文DOCT()RALDISSERT八TION目前也没有哪本书哪篇文章作出有说服力的阐释。谓动画本性,就应当是惟动画艺术所独有、特有,别的艺术样式所不具备的点,我们就可以避免把本质特性与一般特性混为一谈。目前国内动画研究者性当作本性来认识的问题。比如段运冬将动画的本性概括为绘制性、幻动性、略性①;聂欣如将动画的特性概括为叙事性、绘制工艺性、艺术性②……其实戏谑性、双重简略性都不是动画所特有,叙事性、绘制工艺性、艺术性也并,它们顶多只是动画艺术的一般特性,甚至仅仅只是某一部分动画艺术的一性在真人动画中就无从表现,因为真人动画在动画影像上并不是绘制的,真的差别在于真人动画对真人表演影像做了具有陌生化效果的动画化处理。


本文编号:2959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59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6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