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时代的架上绘画转型趋势
发布时间:2021-01-08 04:21
今天,中国社会正与世界同步进入一个高科技、信息化的图像时代。随着科技信息手段的民用化,大众成为潜在的图像制作者和消费者,并且会越来越习惯于用图像进行信息乃至文化艺术的交流。于是,图像生产的方法与手段,图像消费的途径与阶层的关系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消解变化和重组中。图像时代背后的消费文化本质是使当代中国文化现实日益成为浅读、浅显的内在推动力。它所带来的影响使人无暇顾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跨域融通作为一种有效的通行方式,并籍此构成了一些新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同时也因生吞活剥,任意挪用等即时消费的意图在生成中,导致了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异。在这种情境中的艺术创作活动,从创作主体(艺术家)到创作客体(架上绘画)必然由于创作媒介的改变而改变。本文旨在探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架上绘画的转犁趋势。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德加《芭蕾舞
正如艺术家汉米尔顿于1956年创造的一件拼贴作品《我们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附图2)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其中的元素来自招贴画、广告、商标、流行画报、电影海报等。而这样的图像制作方式一改架上绘画的手绘特征,利用甚至直接挪用现成品而制造出的“图像”,动机与目的都在强化无需描摹与仿造真实,其信息传递反而更直接有效。而此类传统的公共图像让位于“图像时代”的公共图像的例子不胜列举。一种新的传播性图像艺术被人们称作为大众文化的公共图像,正逐渐超越了图像本来的含义和功能,并形成有力影响的文化意象。值得注意的是,图像时代的公共图像并不只是纯粹的消费性对象,它们被不断的延异和重组中,成为了今天架上绘画艺术家们可加利用的资源与材料。从而为架上绘画转型提供了可能性。二“图像时代”的架上绘画2、l架上绘画与传统绘画架上绘画主要是指在二维平面上从事的艺术活动。但是从广义上理解其范畴也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等等。只是本文是以油画为例。14世纪末
冯梦波《Q4U》
本文编号:2963899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德加《芭蕾舞
正如艺术家汉米尔顿于1956年创造的一件拼贴作品《我们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附图2)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其中的元素来自招贴画、广告、商标、流行画报、电影海报等。而这样的图像制作方式一改架上绘画的手绘特征,利用甚至直接挪用现成品而制造出的“图像”,动机与目的都在强化无需描摹与仿造真实,其信息传递反而更直接有效。而此类传统的公共图像让位于“图像时代”的公共图像的例子不胜列举。一种新的传播性图像艺术被人们称作为大众文化的公共图像,正逐渐超越了图像本来的含义和功能,并形成有力影响的文化意象。值得注意的是,图像时代的公共图像并不只是纯粹的消费性对象,它们被不断的延异和重组中,成为了今天架上绘画艺术家们可加利用的资源与材料。从而为架上绘画转型提供了可能性。二“图像时代”的架上绘画2、l架上绘画与传统绘画架上绘画主要是指在二维平面上从事的艺术活动。但是从广义上理解其范畴也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等等。只是本文是以油画为例。14世纪末
冯梦波《Q4U》
本文编号:2963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63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