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山水画中自然造型到符号造型的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2 13:34
山水画符号的发展受到画家主体审美观照方式、所处时代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下促成了符号的创生,首先,在审美观照方式上,“澄怀味像”、“因心造境”的审美起点,使传统山水画造型符号的产生具有了可能性;再者,从画家所处时代的整体印记来看,符号的产生总是在前代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循序渐进,不断丰富完善,另外,因画家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了自然物象间结构特征的差异性,如用以表现北方山石雄壮坚实的斧劈皴和以表现南方山石植被丰厚的披麻皴等。每一代画家的不同发现,又不断得到后一代画家的进一步筛选和改良,并传承下来,形成相对稳定的符号样式,具体地说,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入到符号的产生过程中,我认为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三维空间的平面化是产生山水画符号的前提,1、空间压缩产生符号,由于三维空间的平面化,自然物象转移到画纸上就变成了平面的二维空间,如我们空中看树,树的黑与天空的白在平面空间内就形成了一个树的压缩影像,我们根据树的影像来判断和捕捉树的符号。2、关系产生符号,黑白灰、点线面等作为自然物象中互为依存的一种对比关系而存在,于是主体可根据画面需要,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对比关系,能动组织画...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正是因为黄宾虹的画面强化对色光感受的综合表达,所以他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符号语汇,即物象近乎解构、笔路看似无序,但却气脉关联、枯湿相生、笔法图(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画与光影的表现[J]. 白杨. 国画家. 2010(02)
[2]谈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语言转换[J]. 黄方遒. 美术观察. 2009(08)
[3]中国画的造型与笔墨[J]. 郝向炫. 美术研究. 2004(04)
[4]山水画皴法漫谈[J]. 张桐瑀. 美术观察. 2003(09)
[5]快餐式旅游与符号化山水[J]. 薛永年. 美术观察. 2002(11)
[6]以形媚道——浅谈山水画写生中的“形”与“笔墨”[J]. 张彦. 美术观察. 2000(09)
[7]山水画与“道法自然”[J]. 周韶华. 美术观察. 1998(11)
[8]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J]. 吴燕平. 美术观察. 1997(12)
本文编号:2972942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正是因为黄宾虹的画面强化对色光感受的综合表达,所以他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符号语汇,即物象近乎解构、笔路看似无序,但却气脉关联、枯湿相生、笔法图(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画与光影的表现[J]. 白杨. 国画家. 2010(02)
[2]谈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语言转换[J]. 黄方遒. 美术观察. 2009(08)
[3]中国画的造型与笔墨[J]. 郝向炫. 美术研究. 2004(04)
[4]山水画皴法漫谈[J]. 张桐瑀. 美术观察. 2003(09)
[5]快餐式旅游与符号化山水[J]. 薛永年. 美术观察. 2002(11)
[6]以形媚道——浅谈山水画写生中的“形”与“笔墨”[J]. 张彦. 美术观察. 2000(09)
[7]山水画与“道法自然”[J]. 周韶华. 美术观察. 1998(11)
[8]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J]. 吴燕平. 美术观察. 1997(12)
本文编号:2972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72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