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历代《清明上河图》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3 09:01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唯一的传世真迹,也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稀世珍宝及里程碑式的画作。此作品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采用全景式的构图,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北宋京城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繁华的社会景象和自然风光。《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历经各朝代都有临摹本。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和清代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图》。三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具有几个共同点:一是画面人物数量众多,二是画面景物恢宏,三是完美的画面表现技法。其杰出之处还在于都具有强烈的艺术视觉效果,真实地反映了宋代京都汴梁、明代江南城市、明清时期北京城市社会各个阶层的不同生活场景,达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高度完美的统一。近年对《清明上河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版本的真伪、画面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而将它和不同时期代表性的摹本拿来作对比分析的相对较少。本文选取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图》、清代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图》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它们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创作过程、画面内容、绘画特色和《清明上河...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现状
    1.3 研究的创新
    1.4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历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过程
    2.1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1.1 社会背景
        2.1.2 张择端及其创作
    2.2 仇英《清明上河图》的创作
        2.2.1 社会背景
        2.2.2 仇英及其创作
    2.3 清代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的《清明上河图》
        2.3.1 社会背景
        2.3.2 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及其创作
第3章 历代《清明上河图》的主要内容
    3.1 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
        3.1.1 张择端对宋代京都汴梁清明时节的描绘
        3.1.2 仇英对明代江南城市的描绘
        3.1.3 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对明清时期北京的描绘
第4章 历代《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特色
    4.1 历代《清明上河图》的笔墨语言
        4.1.1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笔墨特征
        4.1.2 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图》的笔墨特征
        4.1.3 清代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清明上河图》的笔墨特征
    4.2 历代《清明上河图》的设色技巧
        4.2.1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设色特征
        4.2.2 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图》的设色特征
        4.2.3 清代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清明上河图》的设色特征
    4.3 历代《清明上河图》的结构布局
        4.3.1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结构特征
        4.3.2 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图》的结构特征
        4.3.3 清代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清明上河图》的结构特征
第5章 历代广泛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原因
    5.1 社会的需求
    5.2 画家们的主观创造
    5.3 绘画范式的影响
第6章 《清明上河图》对当代绘画创作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院本《清明上河图》[J]. 余辉.  紫禁城. 2010(04)
[2]《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及收藏流传[J]. 陈传席.  美术研究. 2009(02)
[3]《清明上河图》创作缘起、时间及《宣和画谱》没有著录的原因[J]. 陈传席.  美术研究. 2008(04)
[4]重识经典——故宫博物院举办“《清明上河图》及宋代风俗画国际学术研讨会”[J]. 张震.  美术观察. 2005(11)
[5]《清明上河图》中的店铺经济[J]. 沈天鹰.  中州今古. 2000(06)
[6]《清明上河图》真缺了后半部吗[J]. 宁恩宝.  美术观察. 1996(01)
[7]《清明上河图》真本在台湾吗?[J]. 孔庆赞.  美术研究. 1991(02)
[8]《清明上河图》地理位置小考[J]. 杨新.  美术研究. 1979(02)

硕士论文
[1]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风格及其历史地位研究[D]. 连静.河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94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94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6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