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山水画艺术程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1 14:57
程式化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点之一,它是中国画长期以来赖以发展的基本结构,也是中国写意性艺术观的反映。中国画程式化的过程是历史长期发展的过程,是历代画家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智慧的结晶。南宋之前的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经历了象征性、再现性和程式化三个阶段。这些都成为了马远艺术程式化的历史积淀。马远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早年师法李唐,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马远作为画院待诏,他的绘画作品受到皇室的喜爱。马远笔下的山水多是秀美的钱塘景色,马远绘画的个性化特征非常的明显,多是边角构图,像是摄影中的特写一样,取山之一崖水之一隅入画,前景几块山石焦墨勾勒后用水墨淋漓的大斧劈皴出其结构,几根树枝斜科偃蹇,瘦硬如屈铁状,远景或虚或用淡墨稍作渲染,画面中再有人物或者动物的点缀,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近景实远景虚,画面中的大片留白,把人们的视线引向无限的空间,使人产生诗意的联想。马远的边角构图是南宋画院下的产物;是宋都南迁后江南景色的写照;宋代理学的兴盛是马远的边角山水产生的理论基础。马远绘画程式化的产生与发展是有很多原因引起的,首先从美学根源上讲,完全再现自然的艺术观在中国没有生长的土壤,从中国哲学思想...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转为佛老的出世。他认为山水画的目的是“代荆浩有一篇关于绘画理论的文章《笔法记》流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一些艺术主法记》中的核心是“图真”,作者对“真”做释:“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其实,不可执华为实。若不知术,苛似可也,及也。”①然而画家这里所说的“真”是“似者其气,真者气质俱盛。”②不仅仅是形似的问题形神兼备。又说“子既好写云林山水,须明物夫木之生,为受其性。松之生也,枉而不曲遇
为:“无上神品”、“天下第一”。文人画家们从董源的画中看到与自身审美标准相符合的雅逸清淡的气韵,但是董源的这种意境只是江南真实山水的写照。董源著名的《潇湘图》(图2-3)描绘的是潇湘二水交界处的景色,山水间雾气蒙蒙。这幅画采用的是平远构图,图中远山座座,近处河滩芦苇丛丛,有小舟荡漾在水中,远处几人在拉网捕鱼,近处岸上的几个人和乐队在迎接船上的人们。此图用淡墨作或长或短的披麻皴来表现山石,(披麻皴的运用能够很好的表现江南山峦的起伏之势,但是画家只是用皴法真实的再现自然,也没有形成一种程式。)树木多用墨点攒簇而成,山头多矾头,浓淡不一的墨点加深了画面的空间感。画面中人与人之间、人与山之间、山与山之间的比例也①米芾.画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②米芾.画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③沈括.梦溪笔谈[M].成都:巴蜀书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马远《寒江独钓图》看空白在中国画中的美学特色[J]. 王策.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2]中国山水画程式化之探析[J]. 连晓红. 理论界. 2010(05)
[3]马远、夏珪绘画构图研究[J]. 韩飞燕. 考试周刊. 2009(11)
[4]悉其精能 造于简略——南宋马远的生平与画风研究[J]. 于洋. 荣宝斋. 2009(01)
[5]马远《水图》探幽[J]. 黄怡平. 艺海. 2008(06)
[6]程式与创新——简析传统中国画之程式化[J]. 许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6(04)
[7]论马远《踏歌图》的意境美[J]. 陶琳娜. 美术观察. 2006(07)
[8]从范宽到马远看宋代山水绘画[J]. 罗秋平.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9]图像与文本的隐喻——宋元画格之比较[J]. 郑春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1)
[10]皇权控制下的北宋院画──谈北宋“翰林图画院”绘画的创作特性[J]. 蔡罕.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3)
硕士论文
[1]魏晋至宋元时期中国山水画思想观念研究[D]. 林鸿.江西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29284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转为佛老的出世。他认为山水画的目的是“代荆浩有一篇关于绘画理论的文章《笔法记》流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一些艺术主法记》中的核心是“图真”,作者对“真”做释:“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其实,不可执华为实。若不知术,苛似可也,及也。”①然而画家这里所说的“真”是“似者其气,真者气质俱盛。”②不仅仅是形似的问题形神兼备。又说“子既好写云林山水,须明物夫木之生,为受其性。松之生也,枉而不曲遇
为:“无上神品”、“天下第一”。文人画家们从董源的画中看到与自身审美标准相符合的雅逸清淡的气韵,但是董源的这种意境只是江南真实山水的写照。董源著名的《潇湘图》(图2-3)描绘的是潇湘二水交界处的景色,山水间雾气蒙蒙。这幅画采用的是平远构图,图中远山座座,近处河滩芦苇丛丛,有小舟荡漾在水中,远处几人在拉网捕鱼,近处岸上的几个人和乐队在迎接船上的人们。此图用淡墨作或长或短的披麻皴来表现山石,(披麻皴的运用能够很好的表现江南山峦的起伏之势,但是画家只是用皴法真实的再现自然,也没有形成一种程式。)树木多用墨点攒簇而成,山头多矾头,浓淡不一的墨点加深了画面的空间感。画面中人与人之间、人与山之间、山与山之间的比例也①米芾.画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②米芾.画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③沈括.梦溪笔谈[M].成都:巴蜀书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马远《寒江独钓图》看空白在中国画中的美学特色[J]. 王策.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2]中国山水画程式化之探析[J]. 连晓红. 理论界. 2010(05)
[3]马远、夏珪绘画构图研究[J]. 韩飞燕. 考试周刊. 2009(11)
[4]悉其精能 造于简略——南宋马远的生平与画风研究[J]. 于洋. 荣宝斋. 2009(01)
[5]马远《水图》探幽[J]. 黄怡平. 艺海. 2008(06)
[6]程式与创新——简析传统中国画之程式化[J]. 许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6(04)
[7]论马远《踏歌图》的意境美[J]. 陶琳娜. 美术观察. 2006(07)
[8]从范宽到马远看宋代山水绘画[J]. 罗秋平.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9]图像与文本的隐喻——宋元画格之比较[J]. 郑春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1)
[10]皇权控制下的北宋院画──谈北宋“翰林图画院”绘画的创作特性[J]. 蔡罕.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3)
硕士论文
[1]魏晋至宋元时期中国山水画思想观念研究[D]. 林鸿.江西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29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29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