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中国当代女性绘画的四体演进

发布时间:2021-02-23 06:3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绘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时至今日,女性绘画以其独立的视角和鲜明的文化诉求,业已成为当代绘画中不容忽视的力量。因此,正确理解当代女性绘画,对于厘清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那么,女性绘画作为现当代艺术的部分,它的时间进程应该如何把握,而从不同时期,不同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动、更迭中如何描述女性意识位置和意义,是理解女性绘画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我们有理由把建国以来的女性绘画作为当代女性绘画的整体来把握,对49年至今的中国当代女性绘画的发展,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是从“共性”到“自我”再到“自由(1)”的过程。但是在这些研究中,只是对女性绘画发展现象的描述,并未上升到文化原理层面。基于此,笔者用符号修辞学的四体演进将其总结为女性表意的四个阶段:隐喻时期——社会自我;转喻时期——他人自我;提喻时期——生理机能自我;反讽时期——心理自我。这四个阶段,女性表意的四个主修辞格相互否定递进,女性绘画的意义呈现四步否定关联——隐喻建立同一性,转喻强调外在性否定同一性,提喻强调内在性又否定外在,反讽否定从隐喻建立的参考系女性才真正进入自我反... 

【文章来源】: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当代女性绘画的四体演进


李虹《花色》之2

美人蕉,女性


性、或内在生命力的外在性,是从花观赏性的反讽,反思女性被“看”身份释着女性主体意识。、自我叙述——身份、成长对自我的关注,女性从被看、被表现到自我体验,自我表现。主要是对女份、成长的思考。喻红的《她》系列是对女性不同社会身份的存在处境展示图 1-2 李虹《花色》之 2 图 1-3 蔡锦《美人蕉》图 1-4 雷双 《玫瑰》系列

玫瑰,女性


性、或内在生命力的外在性,是从花观赏性的反讽,反思女性被“看”身份释着女性主体意识。、自我叙述——身份、成长对自我的关注,女性从被看、被表现到自我体验,自我表现。主要是对女份、成长的思考。喻红的《她》系列是对女性不同社会身份的存在处境展示图 1-2 李虹《花色》之 2 图 1-3 蔡锦《美人蕉》图 1-4 雷双 《玫瑰》系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喻与转喻的互动模型:从语言到图像[J]. 刘涛.  新闻界. 2018(12)
[2]回归绘画的诗性——论夏俊娜绘画[J]. 赵锐锐.  美术界. 2018(10)
[3]转喻的符号学阐释[J]. 朱龙.  海外英语. 2018(13)
[4]隐喻论:转义生成与视觉修辞分析[J]. 刘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6)
[5]论符号修辞四体演进的共时性[J]. 王立慧.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7(01)
[6]广告表意模式演变的符号修辞学分析[J]. 饶广祥,朱昊赟.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7(01)
[7]从艺术史终结问题看符号修辞的四体演进[J]. 孙化显.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7(01)
[8]论元符号[J]. 赵毅衡.  山东社会科学. 2017(08)
[9]中国女性艺术三十年[J]. 陶咏白,贾方舟,徐虹,江梅,荒林,吴静,禹燕,吴亮,佟玉洁.  当代美术家. 2017(02)
[10]反讽时代的纪录片叙述体裁[J]. 赵勇.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6(06)

硕士论文
[1]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图像策略[D]. 杨娆堃.西南大学 2015
[2]当代中国女性绘画的自我探询与图式表达[D]. 闫敏.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浅析中国女性绘画艺术的历史变迁[D]. 强业红.合肥工业大学 2010
[4]当代女性艺术中女性角色意识的消退[D]. 吴江红.西安美术学院 2010
[5]中国当代女性艺术中的中性化倾向[D]. 孙红丽.首都师范大学 2008
[6]从束缚走向自由[D]. 沈雯.南京师范大学 2006
[7]走出“男权话语”的樊篱——中国女性绘画的嬗变[D]. 马莉.西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47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47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d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