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语言与叙事 ——现代水墨人物画转型研究(1979-2009)

发布时间:2021-03-02 21:30
  一个世纪以来,水墨画的历次变革都与当时社会背景下的重要思想运动、社会事件以及政治局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正像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水墨画从传统写意转向写实的第一次转型一样,现代水墨人物画的转型也同样与当时中国特定的改革开放社会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解放,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经济与科学的现代化建设成为了举国上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中国画领域的大讨论也无法回避“现代化”“现代性”的转型问题。1979年至2009年,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30年,也是中国当代艺术从无到有、复杂而多元发展的30年。从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到文学、艺术方向的转型,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历经流行文化、消费文化、信息时代及城市化进程的洗礼,我们的生活方式与视觉经验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最终演化成现实生活中的当代艺术关系。因此,改革开放后的水墨人物画开启了又一个新的局面,越来越多的水墨画家走上了水墨的“现代化”之路,尤其在语言与叙事的转型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持续性探索。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宽松的社会背景下,本土水墨与西方现代艺术融汇的语境...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语言与叙事 ——现代水墨人物画转型研究(1979-2009)


图1-2毛泽东趣M?“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1年丨月3?H??21皮道坚《水墨性话语与当下文化语境》,《美苑》,1995-01.??21??

现代水墨,作品,创作模式,时代烙印


体悟融入到自身的创作中来,使其作品呈现出清晰地时代烙印,与时俱进的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_?_??图2-2周思聪《毛4.:席教导牢记心间》纸本水墨丨57〇^丨25.5〇11?1972年?图2-3周思聪《我们热爱华主席》纸本水墨丨53X丨21.5?cm?1977外:??对“红光亮”创作模式的反思出现在1978年之后。许多艺术家开始向真正??的现实主义回归,并把画面的艺术性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画家开??始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进行形式语言的相关探索,共同倾向即是作品??的去政治化。281979年第1期《美术研究》中发表了一篇编辑部评论性文章,题??为《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其中明确指出:“独创性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每个??28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01.p6。??26??

创作模式,主席,红光,出现在


体悟融入到自身的创作中来,使其作品呈现出清晰地时代烙印,与时俱进的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_?_??图2-2周思聪《毛4.:席教导牢记心间》纸本水墨丨57〇^丨25.5〇11?1972年?图2-3周思聪《我们热爱华主席》纸本水墨丨53X丨21.5?cm?1977外:??对“红光亮”创作模式的反思出现在1978年之后。许多艺术家开始向真正??的现实主义回归,并把画面的艺术性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画家开??始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进行形式语言的相关探索,共同倾向即是作品??的去政治化。281979年第1期《美术研究》中发表了一篇编辑部评论性文章,题??为《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其中明确指出:“独创性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每个??28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01.p6。??2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突围路上周思聪[J]. 曹庆晖.  美术研究. 2017(01)
[2]现代水墨的两难处境[J]. 殷双喜.  荣宝斋. 2016(06)
[3]素——李津访谈[J]. 李津.  美术文献. 2016(04)
[4]从现代到当代:全球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当代水墨[J]. 殷双喜.  文艺研究. 2014(01)
[5]当代水墨 尘封已久后的“揭竿而起”[J]. 陆静.  艺术市场. 2013(26)
[6]从水墨画到水墨艺术——批评焦点发生第二次转移的原因及意义[J]. 朱平.  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3(03)
[7]从水墨到再水墨——2000-2012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J]. 冀少峰.  东方艺术. 2013(05)
[8]当代中国画之我见[J]. 李小山.  画刊. 2012(12)
[9]“中国画”命运转机——“双百”及“双百”后中国画论争研究[J]. 葛玉君.  美术研究. 2011(01)
[10]析“三位一体”与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代中国画教学集体[J]. 曹庆晖.  美术研究. 2010(03)



本文编号:3059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59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7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