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张大千、刘海粟泼彩山水画风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5 10:04
  本文以张大千和刘海粟的泼彩山水画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研究和平行比较等方法,就二者泼彩山水画风格特征、画风成因、艺术个性、艺术思想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研究,力图从张大千、刘海粟泼彩山水画的具体分析中,了解二者绘画观念、绘画特征和绘画风格的异同之处,以求对他们的绘画特质有更加清晰的印象。由于二者的文化价值取向、绘画观念和绘画形式等都有着较为接近的一面,所以他们的泼彩绘画从整体上看有相似之处。但却由于张大千、刘海粟二者的个性、气质、学养和经历等诸多的不同,因而他们又是各自根据自己拥有的条件进行变化和发展,创造出风格不同、面貌迥异的泼彩绘画风格面貌。虽然其他画家在泼彩方面也有相当的成就,但张大千和刘海粟的泼彩画更具鲜明的典型性,故将他们作为泼彩绘画的代表而加以阐发。本文主要从二者泼彩山水画的笔墨、水色、章法、意境等技法中的基本元素进行比较研究,并就张大千、刘海粟泼彩山水画比较研究的现实意义,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研究表明,在张大千、刘海粟泼彩山水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二者对传统有着相似的技法传承,又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通过张大千、刘海粟二者的泼彩山水画技法方面的比较研究,既有利于我们更清楚的了解泼...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张大千、刘海粟泼彩山水画风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鹊华秋色图》

青绿山水,淡彩,张庚,绘事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节 泼彩法与青绿山水画的历史渊源纵观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史,表现色彩是其中主要的目的之一,而青为:青绿山水画以独立完整地形式出现是在隋代)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如清代张庚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粉”15。在设色画中先有重色,后来才有淡彩。作为中国重彩山水画,青

阿里


这期间的作品还有《老子挂犁松》(1937 年)、《山居图(拟石涛法)》清空》(1926 年)等。人,要进得去出的来,师古而不泥古,要不落前人窠臼,要有个人风代以前,张大千临摹古画是继承传统,积淀功力,蓄势待发,那么 50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始自辟蹊径,自成一家。张大千的细笔画风开始向减笔、泼墨泼彩等粗笔画风转变。如这一时期园骤雨图》(1956 年),是一幅以泼墨为主的代表性作品,大片的浓淡墨以及细笔勾画侧锋皴擦,极好地表现了山雨来时空气湿润的自然景象。作品以泼墨为主,并题诗道:“老夫夜半清兴发,惊起妻儿睡梦间,翻云涌出一天山。”形象的表现了泼墨的方法,如翻倒的墨池,形成云山也表达了偶然发现新表现技法的喜悦。此后大泼墨泼彩问世。是很考究的,都用现研磨的墨,砚台要常常洗净,不用宿墨,因此大千鲜。《阿里山晓望》(图 3)是大千先生 1965作品被认为 “兼得水墨相发之妙”画中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张大千艺术风格探索及其影响[J]. 孙菲,邹婷,兰淋淋,雷天珍.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S1)
[2]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刘海粟、张大千、谢稚柳三家泼墨泼彩之比较[J]. 赵启斌.  书画世界. 2008(02)
[3]从两宋山水画看中国山水画构图的发展[J]. 孙冰.  科技资讯. 2007(34)
[4]略谈中国山水画构图的发展与变迁[J]. 李安鸣.  美与时代. 2007(05)
[5]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刘海粟国画创作的三个阶段[J]. 张蔚星.  荣宝斋. 2007(01)
[6]张大千泼墨泼彩成因蠡测[J]. 林锐翰.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7]澄怀味象 视通万里——试析中国山水画构图法式的审美内涵[J]. 关山雪.  美术. 2006(08)
[8]天若有情天亦老——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历史贡献述评[J]. 冯健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6(02)
[9]论刘海粟的教学精神和创作风格[J]. 庄威.  装饰. 2006(01)
[10]泼墨淋漓贯长虹——浅谈刘海粟的山水画[J]. 黄建军.  艺术市场. 2005(08)

硕士论文
[1]中国山水画构图与意境关系[D]. 黎春勇.中央美术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065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65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4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