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从明清时期西画东渐的进程看异质美术交流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1-03-05 18:03
  明清时代的西画东渐进程是东西方两大异质文明间文化交流的一个组成部分,明末至清中叶西画东渐速度十分缓慢,发展上并没有连续性,与根深蒂固的中式审美趣味和华夏中心的大国心态有关。鸦片战争后中国国力急转直下,民族自信心严重受挫,缓慢的开始针对西方的侵略做出回应。19世纪末在艺术教育上开始参考西制制定学制;派遣海外艺术留学生学习西方艺术,西画东渐的参与者增多,美术交流的步伐也有所加快。在融合风格绘画的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双方的张力指向各自文化圈围的审美趣味,形成一对相反的矛盾力,另一组来自融风画消费群的张力使创作主体间的张力得到平衡;在某一方创作主体缺失的情况下,消费群的张力能以其审美诉求代替缺失主体一方介入作品创作,仍使张力达到平衡。因此,消费群是东西画风融合中不可忽视的第三方力量,某种程度上是他们决定了融风画的风格面貌。另一股影响融风画面貌不可忽视的无形力量是特定时代、地域的社会文化因素。不论是东西方创作主体还是融风画消费群,他们都来自一个相对封闭的文化圈围,有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习惯,这些习惯不可避免的影响到融风绘画的发展命运。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明清中西美术交流进程发展脉络
    第一节 明清东西文化交流与西画东渐发展脉络综述
    第二节 明清时期西画东渐第一途径发展脉络
    第三节 明清时期西画东渐第二途径发展脉络
    第四节 明清时期西画东渐第三途径发展脉络
    第五节 从明清西画东渐三大途径脉络看异质美术交流的深化
第二章 明清时期东西绘画融合作品研究
    第一节 传教士画家尼阁老与明季澳门融风画
    第二节 表现中国民俗主题的外销画
    第三节 清末艺术留学生的西画
    第四节 吴友如和新闻画
    第五节 明清融风画特点的探讨
第三章 明清社会文化土壤与异质美术交流
    第一节 异质美术交流中的几组关键问题
    第二节 明清社会文化对中西美术交流的影响
    第三节 明清美术交流小结
第四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图像阅读时代的开启:《点石斋画报》[J]. 李艳平.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1)
[2]巴罗《中国游记》与中国音乐西传[J]. 李云.  中国音乐学. 2007(04)
[3]澳门东望洋山圣母雪地殿壁画[J]. 陈瑞林.  中外文化交流. 2007(05)
[4]文化相遇的方法论:以17世纪中欧文化相遇为例[J]. 钟鸣旦,刘贤.  清史研究. 2006(04)
[5]信息认识的一般过程和机制[J]. 邬焜.  系统科学学报. 2006(04)
[6]清代广州十三行在中西交流中的历史地位[J]. 林瀚.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8)
[7]明清之际澳门天主教的传入与发展[J]. 汤开建,田渝.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8]但有岁寒心 两三竿也足——吴历的人生与艺术[J]. 杨新.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2(02)
[9]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十三行[J]. 刘亦文.  广东蚕业. 2002(01)
[10]工乎?匠乎?关乎画品——由明清画论透析传统文人眼中的西洋画[J]. 孙瑜.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硕士论文
[1]从文人的表现需求看明清西画东进的失败[D]. 王小胜.西安美术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065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65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1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