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彝族题材写意人物画创作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5 12:17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光荣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文明。千百年来,勤劳而勇敢的彝族儿女在中国历史的各个阶段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们在华夏大地上繁衍生息、默默耕耘,犹如闪亮的火把屹立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国家所倡导的民族大团结政策下,极大推动了少数民族题材美术的发展,彝族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吸引无数画家前去写生创作,出现了许多表现彝族题材的优秀作品,但针对彝族题材写意人物画创作与表现的理论还非常滞后,目前理论界对于彝族题材的美术研究多是从彝族审美文化或民间美术展开的,几乎没有关于彝族题材写意人物画的专门研究。基于此,本论文以彝族题材写意人物为主线,以新中国至今的发展为时间顺序,将文章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按时间顺序,将彝族题材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大概分为萌芽、发展和多元化三个时期,试图梳理出写意人物画中彝族题材创作的发展轨迹;第二章是在彝族地区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背景下对当代彝族题材的写意人物画表现内容进行归纳梳理,主要分为节日文化与民俗、日常生活场景和历史题材三个方面;第三章是针对当代彝族题材写...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叶浅予《凉山舞著名画家汤文选对于彝族题材写意人物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表1-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彝族题材写意人物画创作作品(见附录)年代作品作者1957年《凉山春》《彝胞生活》《凉山风情》《彝族风情》《背貂皮的彝族青年》《凉山青年》《彝族妇女》汤文选1962年《彝族少女》程十发1962-1964年《凉山舞步》系列叶浅予1966年《彝女牧羊》李琼久1972年《凉山丰收》方增先1973-1975年《彝族舞》系列黄胄1976年《凉山代表》施大畏1977年《彝族舞》韩敏其中叶浅予是最早一批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写生的画家,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叶浅予便开始深入到贵州黔西的苗族地区写生,画了第一批以苗族为主的人物画,在此之前叶浅予是以画漫画著称的,这次写生他开始在贵州的皮纸上以中国画笔墨的形式进行表现,同时也让他感觉到漫画手法的局限性,以后,他便慢慢转移到中国画领域上来。由于叶浅予的夫人戴爱莲是著名舞蹈家,这给了叶浅予绘画创作很大的滋养和启发,也让他的国画创作多以舞蹈和戏剧人物为主。其中表现彝族舞蹈的《凉山舞步》(图1-1)系列作品是叶浅予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作品,此时正值叶浅予绘画创作的高潮时期,绘画技巧已相当成熟,其笔下的彝族舞者迈着轻盈的舞姿、生动传神,气韵十足。叶浅予用灵动、简练的线条如速写般准确勾出人物动态,并着以鲜明的色彩,艺术地再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和舞蹈的艺术魅力。图1-1叶浅予《凉山舞步》系列作品著名画家汤文选对于彝族题材写意人物画的表现可以说是这一时期中为数不多的亮点。汤文选是湖北孝感人,1949年毕业于武昌艺专,1951年到中央美术学
第1章当代彝族题材写意人物画创作的发展概述7院进修学习西洋画,早期以人物画闻名于世,因其代表作《婆媳上冬学》获全国美展一等奖而受到美术界的广泛关注。1957年,汤文选远赴广西融水的大苗乡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人物画写生,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大凉山彝族的写意人物画作品。如《凉山春》(图1-2)、《彝胞生活》(图1-3)、《凉山风情》(图1-4)、《彝族风情》、《赶集的彝族青年》等。“苗族、彝族浓郁的民族风情、俏丽的自然风光、鲜明的人物形象使汤文选兴奋不已,他沉醉于一幅幅美妙图画的创作之中。”①虽然每一幅作品的尺寸并不大,但画家以准确传神的人物造型、简练精妙的笔墨和色彩,画面中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彝族人民的生存状态和人文风情。即使时过大半个世纪,在今天看来,仍是写意人物画中的佳作。图1-2汤文讯凉山春》1957年图1-3汤文讯彝胞生活》1957年图1-4汤文讯凉山风情》1957年整体上看,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关于彝族题材的写意人物画创作始终是处于萌芽阶段,作品也多为小幅的写生风情画,缺乏大型的代表作品,不像八九十年代时很多画家长期从事彝族题材的绘画创作并有代表性的深刻作品。1.2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到二十世纪末1978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中国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从体制上还是思想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美术领域,面对过去的十年浩劫和政治枷锁,艺术创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并反思过去、变革观念,试图寻找新的表现形式去突破原有的单一机械的“红光亮”创作模式,人物画创作也在新的时机下迎来了发展中的春天。1980年中国美协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美展被认为是中国人物画新时期到来的第一个重要标志,在这次展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高水长》创作心路[J]. 李宽. 美术界. 2019(06)
[2]绘画语言的突破与价值的重构——张江舟访谈[J]. 国画家. 2018(06)
[3]融通中西 创建新风——读赵建成水墨人物画[J]. 邵大箴. 美术大观. 2018(09)
[4]周俊:一个中国当代水墨画家的艺术历程[J]. Adele Schlombs. 中国书画. 2018(01)
[5]重温长征真诚表达——《彝海结盟》创作谈[J]. 吕书峰. 美术观察. 2017(08)
[6]写意人物画意象造型之我见[J]. 宋俊辰. 美术. 2016(08)
[7]直面人生——读袁武写实人物画[J]. 郎绍君. 艺术工作. 2016(03)
[8]彝族火把节的民俗意义及文化内涵[J]. 陈海. 贵州民族研究. 2015(10)
[9]斑斓多彩的多民族国家艺术形象——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历史与创作学术论坛综述[J]. 郝斌. 美术. 2015(01)
[10]感性的突围——叶浅予人物画艺术再探[J]. 马明宸. 书画世界. 2014(05)
博士论文
[1]当代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研究[D]. 邹维佳.中央民族大学 2019
[2]少数民族题材人物创作浅层化现象研究[D]. 陆春莉.天津大学 2014
[3]悲悯的人文情怀[D]. 苏睿.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2
硕士论文
[1]藏族题材中国人物画的创作与研究[D]. 王皓.山东大学 2013
[2]现实主义精神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的发展及其继承[D]. 刘少宁.中央美术学院 2013
[3]从创作过程看情感与艺术的关系[D]. 王巍.中央美术学院 2008
[4]少数民族题材写意人物画探究[D]. 房钰筑.中央民族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99667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叶浅予《凉山舞著名画家汤文选对于彝族题材写意人物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表1-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彝族题材写意人物画创作作品(见附录)年代作品作者1957年《凉山春》《彝胞生活》《凉山风情》《彝族风情》《背貂皮的彝族青年》《凉山青年》《彝族妇女》汤文选1962年《彝族少女》程十发1962-1964年《凉山舞步》系列叶浅予1966年《彝女牧羊》李琼久1972年《凉山丰收》方增先1973-1975年《彝族舞》系列黄胄1976年《凉山代表》施大畏1977年《彝族舞》韩敏其中叶浅予是最早一批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写生的画家,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叶浅予便开始深入到贵州黔西的苗族地区写生,画了第一批以苗族为主的人物画,在此之前叶浅予是以画漫画著称的,这次写生他开始在贵州的皮纸上以中国画笔墨的形式进行表现,同时也让他感觉到漫画手法的局限性,以后,他便慢慢转移到中国画领域上来。由于叶浅予的夫人戴爱莲是著名舞蹈家,这给了叶浅予绘画创作很大的滋养和启发,也让他的国画创作多以舞蹈和戏剧人物为主。其中表现彝族舞蹈的《凉山舞步》(图1-1)系列作品是叶浅予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作品,此时正值叶浅予绘画创作的高潮时期,绘画技巧已相当成熟,其笔下的彝族舞者迈着轻盈的舞姿、生动传神,气韵十足。叶浅予用灵动、简练的线条如速写般准确勾出人物动态,并着以鲜明的色彩,艺术地再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和舞蹈的艺术魅力。图1-1叶浅予《凉山舞步》系列作品著名画家汤文选对于彝族题材写意人物画的表现可以说是这一时期中为数不多的亮点。汤文选是湖北孝感人,1949年毕业于武昌艺专,1951年到中央美术学
第1章当代彝族题材写意人物画创作的发展概述7院进修学习西洋画,早期以人物画闻名于世,因其代表作《婆媳上冬学》获全国美展一等奖而受到美术界的广泛关注。1957年,汤文选远赴广西融水的大苗乡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人物画写生,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大凉山彝族的写意人物画作品。如《凉山春》(图1-2)、《彝胞生活》(图1-3)、《凉山风情》(图1-4)、《彝族风情》、《赶集的彝族青年》等。“苗族、彝族浓郁的民族风情、俏丽的自然风光、鲜明的人物形象使汤文选兴奋不已,他沉醉于一幅幅美妙图画的创作之中。”①虽然每一幅作品的尺寸并不大,但画家以准确传神的人物造型、简练精妙的笔墨和色彩,画面中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彝族人民的生存状态和人文风情。即使时过大半个世纪,在今天看来,仍是写意人物画中的佳作。图1-2汤文讯凉山春》1957年图1-3汤文讯彝胞生活》1957年图1-4汤文讯凉山风情》1957年整体上看,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关于彝族题材的写意人物画创作始终是处于萌芽阶段,作品也多为小幅的写生风情画,缺乏大型的代表作品,不像八九十年代时很多画家长期从事彝族题材的绘画创作并有代表性的深刻作品。1.2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到二十世纪末1978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中国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从体制上还是思想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美术领域,面对过去的十年浩劫和政治枷锁,艺术创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并反思过去、变革观念,试图寻找新的表现形式去突破原有的单一机械的“红光亮”创作模式,人物画创作也在新的时机下迎来了发展中的春天。1980年中国美协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美展被认为是中国人物画新时期到来的第一个重要标志,在这次展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高水长》创作心路[J]. 李宽. 美术界. 2019(06)
[2]绘画语言的突破与价值的重构——张江舟访谈[J]. 国画家. 2018(06)
[3]融通中西 创建新风——读赵建成水墨人物画[J]. 邵大箴. 美术大观. 2018(09)
[4]周俊:一个中国当代水墨画家的艺术历程[J]. Adele Schlombs. 中国书画. 2018(01)
[5]重温长征真诚表达——《彝海结盟》创作谈[J]. 吕书峰. 美术观察. 2017(08)
[6]写意人物画意象造型之我见[J]. 宋俊辰. 美术. 2016(08)
[7]直面人生——读袁武写实人物画[J]. 郎绍君. 艺术工作. 2016(03)
[8]彝族火把节的民俗意义及文化内涵[J]. 陈海. 贵州民族研究. 2015(10)
[9]斑斓多彩的多民族国家艺术形象——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历史与创作学术论坛综述[J]. 郝斌. 美术. 2015(01)
[10]感性的突围——叶浅予人物画艺术再探[J]. 马明宸. 书画世界. 2014(05)
博士论文
[1]当代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研究[D]. 邹维佳.中央民族大学 2019
[2]少数民族题材人物创作浅层化现象研究[D]. 陆春莉.天津大学 2014
[3]悲悯的人文情怀[D]. 苏睿.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2
硕士论文
[1]藏族题材中国人物画的创作与研究[D]. 王皓.山东大学 2013
[2]现实主义精神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的发展及其继承[D]. 刘少宁.中央美术学院 2013
[3]从创作过程看情感与艺术的关系[D]. 王巍.中央美术学院 2008
[4]少数民族题材写意人物画探究[D]. 房钰筑.中央民族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99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99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