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当代油画”:现代性与地域性的纠缠
发布时间:2021-04-05 04:47
本文试图从“现代性”与“地域性”入手,考察云南当代艺术中的绝对主力——油画创作的发展与现状。首先,根据其各自的“工具理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张力空间”和“浅表化与深切化的两向可能”的基本结构,联系中国当代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史实,提出两者纠缠所产生的“共谋与分歧”构成了一种发展机制,并且对于云南当代油画有着持续、明显的作用。在详细论证部分,就近年来批评者和创作者贡献的文本作学术联系和比较,得出云南当代油画的“现代性”是“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创作者通过个性化的思考方式和处理手段,来介入社会问题、反映感性经验,最终实现主体价值”的时代性趋势;而云南当代油画的“地域性”在于自然导向的“差异常态化”、“传统模糊”,和主体自觉的“生命意志”、“生存体验”。但因基本结构的存在,在实际创作中,两者的内涵并不会得到完全体现,创作者总是在各自的处境中做出选择,形成了“在现代性立场上回溯地域性”、“从地域性走向现代性”和“现代性与地域性的共生”三类状态。而在艺术生态层面,也出现了分别突显现代性与地域性的城市群落和乡土群落。并且,就两种群落所积累的影响力和提供的学术价值而言,现代性与地域性在宏观层...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概念与史实
1.1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现代性与地域性
1.2 云南“当代油画”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2 理论文本的对应表达
2.1 关于“现代性”的表达
2.2 关于“地域性”的表达
3 创作者的个体处境与选择
3.1 个案之“悲剧情结”的毛旭辉:在现代性立场上回溯地域性
3.2 个案之潘德海、李季、金志强:从地域性走向现代性
3.3 新生代的梦魇:现代性与地域性的共生
4 艺术生态的反映
4.1 城市群落:艺术家的现代生存
4.2 乡土群落:候鸟式的田园理想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部分研究、实践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性效果与地域文化差异——转型期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分化与整合[J]. 刘博. 理论与现代化. 2011(05)
[2]局部研究的普适价值:地域美术史研究及其方法论刍议[J]. 于洋. 美术研究. 2010(03)
[3]地域美术的现实境遇与当代意义——写在全球化背景和多元文化竞争的格局下[J]. 汤海涛. 艺术探索. 2009(04)
[4]“当代地域美术研究全国研讨会”纪要[J]. 陈卉,赵贤贤,周国柱,牟朋朋,李晨辉. 艺术探索. 2009(01)
[5]日常生活、手工快感与艺术中的享乐主义——关于西南当代架上绘画的初步研究[J]. 管郁达,朱娴. 文艺研究. 2008(09)
[6]呼唤有中国立场的当代艺术[J]. 彭锋. 美术观察. 2007(12)
[7]与历史同行——关于《1976~2006乡土现代性到都市乌托邦:“四川画派”学术回顾展》[J]. 何桂彦. 中外文化交流. 2007(07)
[8]新绘画与西南艺术家群体[J]. 吕澎.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7(02)
[9]云南少数民族村寨日志选登:石林圭山大糯黑村[J]. 李琳,王玲. 民族艺术研究. 2006(05)
[10]文化的地域差异性与国家意志的总体化——中国现代性的两个方面[J]. 冯黎明.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05)
博士论文
[1]现代化—现代性在中国美术中的表述[D]. 顾丞峰.南京艺术学院 2003
本文编号:3119163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概念与史实
1.1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现代性与地域性
1.2 云南“当代油画”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2 理论文本的对应表达
2.1 关于“现代性”的表达
2.2 关于“地域性”的表达
3 创作者的个体处境与选择
3.1 个案之“悲剧情结”的毛旭辉:在现代性立场上回溯地域性
3.2 个案之潘德海、李季、金志强:从地域性走向现代性
3.3 新生代的梦魇:现代性与地域性的共生
4 艺术生态的反映
4.1 城市群落:艺术家的现代生存
4.2 乡土群落:候鸟式的田园理想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部分研究、实践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性效果与地域文化差异——转型期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分化与整合[J]. 刘博. 理论与现代化. 2011(05)
[2]局部研究的普适价值:地域美术史研究及其方法论刍议[J]. 于洋. 美术研究. 2010(03)
[3]地域美术的现实境遇与当代意义——写在全球化背景和多元文化竞争的格局下[J]. 汤海涛. 艺术探索. 2009(04)
[4]“当代地域美术研究全国研讨会”纪要[J]. 陈卉,赵贤贤,周国柱,牟朋朋,李晨辉. 艺术探索. 2009(01)
[5]日常生活、手工快感与艺术中的享乐主义——关于西南当代架上绘画的初步研究[J]. 管郁达,朱娴. 文艺研究. 2008(09)
[6]呼唤有中国立场的当代艺术[J]. 彭锋. 美术观察. 2007(12)
[7]与历史同行——关于《1976~2006乡土现代性到都市乌托邦:“四川画派”学术回顾展》[J]. 何桂彦. 中外文化交流. 2007(07)
[8]新绘画与西南艺术家群体[J]. 吕澎.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7(02)
[9]云南少数民族村寨日志选登:石林圭山大糯黑村[J]. 李琳,王玲. 民族艺术研究. 2006(05)
[10]文化的地域差异性与国家意志的总体化——中国现代性的两个方面[J]. 冯黎明.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05)
博士论文
[1]现代化—现代性在中国美术中的表述[D]. 顾丞峰.南京艺术学院 2003
本文编号:3119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19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