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艺术形式初探
发布时间:2021-04-05 13:03
本文将分四个部分,第一部是对倪瓒生平的简介和本选题的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第二部分对倪瓒山水画风格特征进行研究,对其笔墨、章法及画境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对倪瓒山水画风格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第四部分将对倪瓒的不求形似的绘画思想进行分析。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倪瓒山水画风中的笔墨、章法、画境等特征之后,对其画风成因和“不求形似”的绘画思想及画风的历史影响进行了研究,当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对风格学、图像学、心理学的知识以及作品形式分析法、文献批评方法和中国画技法分析方法等等诸研究方法都可能有所涉及,但力求有针对性、灵活性、综合性、适用性。在研究过程中,对于一些历史背景、人物事迹等的细致考证,因其对画家思想心态和画风的的形成与成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显得必不可少。本文将力图综合考察倪瓒画风的形成与文化和历史环境及个性之间的关系。中国艺术有别于西方艺术,构成中国艺术的历史和西方艺术史相比,也有着十分显著的特殊性,中国艺术史中的艺术家个体更是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个体特征,这种差异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因果关系。因而,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力图运用社会历史学方...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倪瓒生平简介
(一) “读书史”、“求友生”的阶段(1328 年以前)
(二) 散尽家财,浪迹“五湖三泖”的阶段(1328 年后)
二、本选题的研究概况
注释
第二章 倪瓒山水画风格特征
一、笔墨
(一) 笔墨形式分析与审美特征的转变
(二) 具有代表性的笔法传承流变的概况与分析
二、章法
(一) 章法特征分析
(二) “三段式”构图在整体审美特征上的特点
三、画境
(一) 倪云林营造意境的形式特点及对技法实践的启发
(二) “逸”的文化内涵及“逸”格画品品格标准的嬗变
(三) 倪云林“高逸”的画境特征
注释
第三章 倪瓒山水画风格成因
一、时代背景对画风产生的影响
(一) 社会背景: 异族统治对倪瓒思想形成的影响
(二) 个人身份的转换与反思
二、个人习性对画风产生的影响
(一) 倪瓒的出身对其性格特点的影响
(二) 倪瓒的“洁癖”对画风产生的影响
注释
第四章 倪瓒“不求形似”的绘画思想涵义、溯源
一、“不求形似”的绘画思想的涵义
二、“不求形似”绘画思想溯源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遗民与遗民诗之流变[J]. 张兵.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4)
[2]倪瓒山水画的空疏美[J]. 王伯敏. 新美术. 1995(01)
[3]倪瓒绘画美学思想[J]. 周积寅. 艺苑(美术版). 1994(02)
本文编号:3119684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倪瓒生平简介
(一) “读书史”、“求友生”的阶段(1328 年以前)
(二) 散尽家财,浪迹“五湖三泖”的阶段(1328 年后)
二、本选题的研究概况
注释
第二章 倪瓒山水画风格特征
一、笔墨
(一) 笔墨形式分析与审美特征的转变
(二) 具有代表性的笔法传承流变的概况与分析
二、章法
(一) 章法特征分析
(二) “三段式”构图在整体审美特征上的特点
三、画境
(一) 倪云林营造意境的形式特点及对技法实践的启发
(二) “逸”的文化内涵及“逸”格画品品格标准的嬗变
(三) 倪云林“高逸”的画境特征
注释
第三章 倪瓒山水画风格成因
一、时代背景对画风产生的影响
(一) 社会背景: 异族统治对倪瓒思想形成的影响
(二) 个人身份的转换与反思
二、个人习性对画风产生的影响
(一) 倪瓒的出身对其性格特点的影响
(二) 倪瓒的“洁癖”对画风产生的影响
注释
第四章 倪瓒“不求形似”的绘画思想涵义、溯源
一、“不求形似”的绘画思想的涵义
二、“不求形似”绘画思想溯源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遗民与遗民诗之流变[J]. 张兵.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4)
[2]倪瓒山水画的空疏美[J]. 王伯敏. 新美术. 1995(01)
[3]倪瓒绘画美学思想[J]. 周积寅. 艺苑(美术版). 1994(02)
本文编号:3119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19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