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写生与新山水画图式风格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1-04-07 00:12
  新中国的山水画改造运动既承续了清末民初以来中国画革新的历史潮流,又浸淫在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之中。现实主义的独尊、大规模的普及性美术运动以及思想批判、改造运动等,都对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新中国山水画改造在“为谁画”、“画什么”、“怎么画”等问题上形成了新的时代规范和思想基础。它促使山水画家走出象牙之塔,走向社会和自然,进行对景写生,以创作匹配时代精神的新山水画。写生成为山水画改造革新的基本途径与手段,极大地改变了明清以降山水画重笔墨、轻造化和基本借助程式化手段以结景造境的创作方式,增强了山水画家对于自然造化的感悟力和对于语言图式的创造性,发展了相对停滞的技法语言,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图式革命,更从根本上变革了传统山水闲逸适性的文化观念。在写生过程中,山水画坛形成了京津、江南、西北、岭南等几个重要的地域群体。两个新兴的地域山水画派——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也随之迅速崛起。而且围绕写生与创新,还先后发生了关于中国画接受遗产问题、笔墨与创新关系问题的持续论争,这些论争对后来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写生方法上,山水画家们在观物即景的方式、对自然规律和特点的把握、对大自然的重新发现...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3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解题
    二、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一)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二) 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二)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四、基本观点
第一章 写生图新:新中国文艺诉求与二十世纪前期山水画革新思潮的融合
    第一节 革故鼎新:二十世纪前期中国画革新思潮及艺术实践
        一、"美术革命"与中国画革新思潮
        二、二十世纪前期山水画革新实践
            1. 融会中西:写实与表现的选择及实践
            2. 以古开新:山水画传统的内部回归
            3. 写生创新:外师造化与审美拓展
        三、新中国成立前后(1949-1950)中国画革新(改造)思潮的再兴
    第二节 时代契机:新中国初期山水画发展的思想文化背景
        一、第一次文代会对山水画发展的导向意义
        二、新年画运动的范式意义
            1. 创作立场的转变
            2. 创作方法的选择
            3. 时代风格的形成
        三、现实主义的独尊与衍变对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四、文艺批判运动与山水画家的思想改造
    第三节 话语转换:新中国文艺诉求与山水画革新思潮的融合
        一、为谁画:"为工农兵服务"——山水画价值功能的重塑
        二、画什么:"表现现实生活"——山水画题材内容的新变
        三、怎么画:"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山水画笔墨技法的因革
    第四节 写生图新:山水画革新途径的探索、时代特征及文化蕴涵
        一、写生倡导与中央美院国画革新领导小组的成立
        二、新中国山水画写生的时代特征
        三、"写生图新"——新中国山水画写生的文化蕴涵
第二章 踪迹大化:山水画家地域群体及写生实践历程
    第一节 古都新风:京津画家写生兴起及李可染写生的特点和意义
        一、京津山水画家群体及画学渊源
        二、京津画家山水写生与接受遗产问题之论争
        三、从"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到"采一炼十":李可染山水写生及其特点和开拓意义
    第二节 水乡墨韵:江南画家写生实践与新金陵画派的崛起
        一、江南山水画家群体及画学渊源
        二、创作方式的分化及写生基本状况
        三、"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傅抱石率团写生与新金陵画派的崛起
    第三节 情满关山:西北写生传统的拓展与长安画派的崛起
        一、西安山水画家群体与西北自然人文风物
        二、写生传统的再拓展与长安画派的崛起
        三、"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石鲁写生创作及其引发的笔墨与创新关系之论争
    第四节 粤海观澜:岭南写生传统的继承与拓展
        一、岭南山水画家及其画学渊源
        二、"一切为了表现我们伟大的时代":岭南写生传统的继承与拓展
第三章 法自我立:山水画写生方法及表现规律的探索
    第一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式写生工具的出现及意义
        一、传统山水画写生工具
        二、新式写生工具的出现及意义
    第二节 "身所盘桓,目所绸缪":观物即景的方法与对自然规律的把握和重新发现
        一、山水画家观物即景的方式
            1. 李可染:万物静观皆自得
            2. 傅抱石:游—悟—记—写
            3. 石鲁:观物以探真
            4. 陆俨少:从"默记"到"对写"
            5. 关山月:真境逼神境,心头到笔头
        二、对自然规律和特点的把握
        三、对大自然的重新发现
    第三节 "造化在手,吞吐大荒":中西写生传统的融合及写生方式的多样化
        一、目识心记和古法写生
        二、速写勾稿和以文佐图
        三、素描写生
        四、水墨对景写生和对景创作
    第四节 "追光蹑影,通天尽人":写生与山水画表现规律的探索
        一、山水画表现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1. 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2. 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 创新性与继承性、借鉴性的统一
        二、对山川景物和笔墨语言之关系的认识与把握
        三、山水画意境的锤炼与营造
第四章 江山多娇:新山水画时代意境与图式风格的形成
    第一节 笔墨江山:新山水画题材内容的选择及其时代意境
        一、工农建设和城乡新貌山水画
        二、革命历史和革命圣地山水画
        三、自然山川与人文景观山水画
        四、毛泽东诗意山水画
    第二节 图式嬗变:写生与山水画语言风格的形成
        一、状物写形中的笔墨风格新变
            1. 皴法创造与传统皴法风格新变
                (1) "抱石皴"的成因与风格演变
                (2) "色墨混皴"法的创造及风格
                (3) 传统皴法的风格新变
            2. 树法、云水法的笔墨新创及风格特征
            3. "逆光"、"留白"及"夜景山水"的创造与笔墨结构特征
            4. 描绘新生事物的笔墨技法
        二、色彩的新变与象征性运用
        三、构图和透视的探索与新变
结语:新山水画的历史地位及写生对后世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一、新山水画的历史地位与艺术得失
    二、写生对后世山水画发展的影响与现实启迪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122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22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8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