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岩彩在当下重彩人物画中的运用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1-04-17 09:02
  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早出现的绘画形式,自宋代以后重彩画受文人画及其他水墨画表现形式的影响,在中国绘画中的地位逐渐衰微。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岩彩绘画重新回到了中国艺术家们艺术表现的视野当中,岩彩再次成为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的绘画材料,这个渊源已久的特殊绘画颜料为中国重彩画在当下的艺术表现载体带来了全新的思考和挑战。岩彩是上世纪诞生在中国美术界的一个新概念,岩彩画在具有综合材料的装饰性特点的同时具备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特质。岩彩风格独特,在拥有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特点的同时不断吸收西方绘画的优点。岩彩画不属于西方绘画的写实与塑造空间,它与中国传统绘画一样是塑造平面。岩彩把中西古今的绘画语言特点捏揉在一起,形成了只属于岩彩画本身的独特艺术语言。几千年前岩彩的材料与技法运用在很多的载体上,其中包括国画、壁画与唐卡等不同的画科,那时中国重彩画称做“丹青”也称作“重彩”,岩彩在中国古代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进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画坛,当代中国传统绘画应该如何创新求异,立足于当下的多元化世界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如今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百花齐放,中国传统绘画的创新不应只停留在思想... 

【文章来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岩彩在当下重彩人物画中的运用与思考


-1岩石原石与研磨后的颜料(图片源自莲羊《岩彩初心》)到岩彩的色彩不确定

壁画,西王母,重彩


的,岩彩画并不是所谓的日本画,只是日本画家充分地研究并且进行了运用与传承。20世纪80年代中国绘画者随着与外界的交流变的频繁,在与日本绘画者交流艺术时找回了中国岩彩画的传承。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人们就已将岩彩用做绘画材料,那时他们将天然的矿物质岩石经过研磨并加工创造出了石色,也称作矿物色。在原始的彩陶、马王堆中的帛画和漆画上皆有岩彩的运用,敦煌石窟壁画、永乐宫壁画、克孜尔石窟壁画、唐代壁画、西藏壁画中也都有岩彩的参与。多看古人作品,临摹石窟壁画是学习岩彩叠色很实用的一个方法,(图1-2-1)是位于中国山西省芮城的永乐宫壁画,这些古老的中国古代壁画不仅是我国连接古今的岩彩杰作,亦是世界绘画的伟大艺术瑰宝,许多有历史痕迹的绘画作品出现了各种痕迹与裂缝,如此一来就可以看出这些作品的底层颜色,同时学习十分艳丽的矿物质颜料该如何运用,下次绘画岩彩作品时就有经过历史考验的配色作为学习的参考。岩彩的材料与技法运用在很多的载体上,其中包括国画、壁画与唐卡等不同的画科。几千年前中国重彩画称做“丹青”也称作“重彩”,唐代的山水画,以青山绿水为主。岩彩画与工笔重彩画在唐代是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岩彩在中国古代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且非常的灿烂辉煌,只是自从宋代苏轼提出的仕夫画这个绘画理念开始,文人开始创作水墨画,讲究气韵与写意的水墨画逐渐变成主流,颜色五彩斑斓的中国重彩画被文人看轻,逐渐边缘化,从此开始了中国传统绘水墨画的时代,岩彩在古代中国传统绘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在隋唐时期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等画家的画作都以青山绿水画为主,而不是一提到中国画就令人想到的水墨画。北宋的画家王希孟所创作的《千里江山图》卷(图2-1-1),《千里江山图》卷是

绢本,重彩,颜料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4代传统绘画的特点,用蓝铜矿与孔雀石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颜色鲜艳,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作品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部分颜料已经剥落却依旧“青山绿水”,其中矿物色颜料功不可没,矿物色颜料可以经历沧海桑田却不变色。中国早期传统绘画以色彩为主,这点也可以从《古画品录》中谢赫提出的六法之一“随类赋彩”上看出端倪,当时主要是运用在工笔重彩人物画当中。进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画坛,当代中国传统绘画应该如何创新求异,立足于当下的多元化世界,关于这个问题近几十年来中国重彩画家们试图从西方绘画中寻找到答案,如今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百花齐放。中国传统绘画的创新,不仅仅是思想的先进性和内容的新颖性,丰富多变的材料也是中国传统绘画创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清代艺术大师石涛就曾指出:“笔墨当随时代。”笔墨即绘画的媒介。当代中国画家们将日本带回的岩彩运用在中国传统绘画当中,使岩彩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继续发光发热,创造出新的作品[1]。岩彩画的出现为中国画坛注入了新鲜能量。虽然岩彩在最早提出时遭到了质疑,险些再次被边缘化,但是通过岩彩画家们不断的宣传与创作,岩彩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尤其是中青年画家们对岩彩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探索欲望。经过20多年来岩彩画家们的研究与宣传,岩彩画被更多画家所认可,创作出许多拥有岩彩独特魅力的作品,同时岩彩也变成了一种可以在中国购买到的颜料,可以预料到未来我国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会散发出一种不同于日本岩彩人物画的绚丽光彩。[1]蒋采苹.中国重彩画的失落与重现[J].中国书画,2006,(10).[2]图2-1-1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印度细密画解析[J]. 胡明哲.  世界美术. 2015(02)
[2]澄怀观道——反思中国岩彩绘画之历程[J]. 胡明哲.  中国艺术. 2010(04)
[3]中国重彩画的失落与重现[J]. 蒋采苹.  中国书画. 2006(10)
[4]关于岩彩的对话[J]. 宫建华.  艺术研究. 2004(02)

硕士论文
[1]岩彩的肌理效果及其表现性探索[D]. 艾振华.上海师范大学 2015
[2]岩彩在当代重彩画中的运用研究[D]. 邓丽娟.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试析岩彩在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中的运用[D]. 段军强.吉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43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43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d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