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民国时期油画民族化实践探究

发布时间:2021-04-25 01:48
  在中国近代史上,1912至1949年被称作中华民国时期。在这短短的37年间,神州大地经历了政府更替、社会动荡、文化变革和外来侵略。西方油画作为舶来品在中国的发展,也同样经历了风雨巨变,各种学派的纷争,艺术风格的建立,都在这一时期活跃地表现出来。20世纪初期先后留学欧洲和日本的中国艺术家,主动地将西方的写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进行引进学习,并结合本土文化实践,探索适合中国油画发展的途径,以期振兴中国美术事业。“油画民族化”这一主题的明确提出虽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民国时期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国油画家就已经进行探索实践了。因此可以说,研究民国时期的油画民族化,犹如在寻找中国现代油画的“远古”启示。本文首先从民国时期油画民族化实践的背景入手,了解清末民初中国油画发展的基本状况;其次对民国时期油画民族化的时代含义进行阐述,分析中华学子赴国外留学至回国后形成的中西融合意识,介绍新兴美术院校、社团画会,理解艺术家们探索油画民族化的动机和历程;第三,从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画家为对象,分析他们的不同题材的油画作品,探究民国时期油画民族化的实践及呈现效果。第四是结语,总结民国时期油画民族化探索对中国油画...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难点与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国时期油画民族化实践背景
    一、清末民初油画发展状态
    二、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民国时期油画民族化实践基础
    一、民国时期“油画民族化”进程
        (一) 民国前期
        (二) 抗战时期
    二、民国时期探索油画民族化的主体
        (一) 留学生的中西融合意识
        (二) 美术学校的探索
        (三) 美术社团的探索
第三章 民国时期油画民族化实践呈现
    一、人物题材—以关良、庞薰琹为例
    二、风景题材—以关紫兰、倪贻德为例
    三、静物题材—以卫天霖、丘堤为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致谢



本文编号:3158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58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5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