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溪山无尽:中国山水画“三远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5 10:17
  我们对郭熙所提出的“三远法”的研究,显得十分薄弱。对于山水画而言,这一理论的重要性无论怎么高估都不为过。一幅山水画无论怎样组合形象,总脱离不了“三远法”所规定的范畴。许多学者将“三远法”与西方的透视学相对应起来,未免过于简单。“三远”所表示的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只是视觉方式。自魏晋开始,士人对于山水开始产生自觉的向往,以便于静观远望澄清思虑。山水画选择以水墨为媒材,既是画家们有意识选择的结果,也是一种不自觉的暗合。“尚墨”导致产生了一个变化莫测的视觉上的结果,它使得山水画呈现出单纯空寂的意境,从而更好地将人的心灵引入到玄妙的方向。在古典的水墨山水中,由于强调了用笔的重要性,实际上也就是在暗示将画家作画的过程保留了下来。在音乐中是空间的形态的时间化;而在山水画中则是时间的形态的空间化。尽管中国画家笔下的山水很大程度上未必完全合符眼前的真实之景,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略周围自然环境对他的影响。山水画与隐士的关系十分紧密,而至于隐士是生活在大山深处,还是湖畔海边,或者干脆隐于城市,则在定程度上影响了山水画的画面构成。通过对“三远法”的研究,能够发现一条内在的从宗教向世俗化转变的线索,它完全...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三远”的观照
    1.1 “三远”的内核
    1.2 “三远”的渊源
第二章 “三远”的存在
    2.1 墨有绿色
    2.2 诗意空间
第三章 “三远”的归宿
    3.1 渐趋平远
    3.2 画归吴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美术观的文化维度[J]. 滕小松.  美术观察. 2010(12)
[2]色彩与水墨:在思量中借鉴[J]. 张桐瑀.  荣宝斋. 2010(09)
[3]中唐禅宗思想变迁与水墨山水画兴起[J]. 马鸿民.  荣宝斋. 2009(03)
[4]郭熙的山水画美学思想[J]. 陈池瑜.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5]论汉画构图的历史影响[J]. 刘道广,姜青蕾.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6]北宋山水画南北分野与郭熙的审美取向——郭熙艺术地位再探[J]. 樊波.  中国书画. 2004(01)
[7]郭熙编年考[J]. 姚小伟.  河南社会科学. 2002(04)
[8]郭熙“三远”法的艺术构思[J]. 梁少兴.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02)
[9]从山水画法探索《女史箴图》的创作时代[J]. 杨新.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1(03)
[10]郭熙艺术生平考述[J]. 蔡罕.  文献. 2000(04)

博士论文
[1]郭熙研究[D]. 张白露.东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郭熙山水画研究及对韩国的影响[D]. 洪福礼.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59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59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5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