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的智慧—中国画意境美探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10:21
意境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传统中国绘画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准则,是国画家选取客观事物之精粹,融入自身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采用艺术的手法创造出来的一种境界,是“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有”与“无”的和谐统一,也是现实与理想的巧妙契合。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如何能够展现它独特的意境美魅力,在未来全球文化生态中继续占有一席之地,是当代许多学者一直研究探讨的课题之一。本文试从传统中国画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静思的智慧入手,就中国画的意境美进行挖掘、提炼、整合和化用,从而使中国画意境美的本质特征得以承传,能够为发展继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所用。在这种思路之下,本课题分成六个部分:在引论部分,阐述了对中国画意境美探究的目的和意义。在第一章中,从意境概述、诗境与画境、“三远”之境等三个方面对中国画“意境的美学内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阐述。在第二章中,从由实境到虚境、由虚境到实境、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黑白交融的空灵之境等四个角度,对中国画的意境美是天人合一基础上的虚实相生的观点进行了立体式的剖析。在第三章中,从境生象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强化主体;意存...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论
一、意境的美学内涵
(一) 意境概述
(二) 诗境与画境
(三) "三远"之境
二、天人合一基础上的虚实相生
(一) 由实境到虚境
(二) 由虚境到实境
(三) 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四) 黑白交融的空灵之境
三、主客统一基础上的情景交融
(一) 境生象外,情景交融
(二) 借景抒情,强化主体
(三) 意存笔先,直抒胸臆
四、道艺契合基础上的无穷韵味
(一) "气韵"——意境美的生命
(二) 笔墨色彩的神韵
(三) 道境——中国画意境美的精神指向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作品展览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艺术意境的虚实创构特征及生命精神[J]. 梁红伟.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2]浅议“气韵生动”与“气韵可师”[J]. 陶振兴.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2009(02)
本文编号:3161247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论
一、意境的美学内涵
(一) 意境概述
(二) 诗境与画境
(三) "三远"之境
二、天人合一基础上的虚实相生
(一) 由实境到虚境
(二) 由虚境到实境
(三) 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四) 黑白交融的空灵之境
三、主客统一基础上的情景交融
(一) 境生象外,情景交融
(二) 借景抒情,强化主体
(三) 意存笔先,直抒胸臆
四、道艺契合基础上的无穷韵味
(一) "气韵"——意境美的生命
(二) 笔墨色彩的神韵
(三) 道境——中国画意境美的精神指向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作品展览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艺术意境的虚实创构特征及生命精神[J]. 梁红伟.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2]浅议“气韵生动”与“气韵可师”[J]. 陶振兴.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2009(02)
本文编号:3161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61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