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历史的错位:J-F.米勒及其在中国的评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23:32
  作为十九世纪中后期法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让-弗朗索瓦.米勒以《播种者》、《拾穗者》、《晚祷》等作品而举世闻名。然而,从十九世纪中期至现在,艺术评论和专业研究中的米勒形象及其绘画却总是充满争议。在米勒的时代,左派对他进行社会和政治的革命式解读,而右派则将田园牧歌的诗意化理解加诸其身。两种由社会阶级和基本价值观差异所带来冲突至少延续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此后,米勒的主要赞助人和首位传记作者桑西埃将他“神化”为虔诚而天才的“农民画家”。这一观点首先受到法国、美国中产阶级和一般大众的广泛认同,继而传播至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该种观点在艺术评论和研究中的统治地位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和社会艺术史的发展为对米勒的看法带来了改变。一方面,西方的评论家和艺术史家基于上述方法,通过重新核定原始材料,力图破除“米勒神话”,恢复十九世纪中后期的社会现实及生活其中的真实米勒;另一方面,同时代或稍早的中国评论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意识形态氛围、具体社会政治事件的影响下,以相似的视角,非常统一地将米勒塑造为同情社会主义革命和劳动人民的现实主义“英雄”。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自己笔下的米勒是“真实”的,然...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解读米勒
    第1节 《播种者》
    第2节 《休息的收割者》与《拾穗者》
    第3节 《晚祷》
    第4节 米勒绘画的几种来源
        1.4.1 大师的传统
        1.4.2 圣经与宗教传统
        1.4.3 童年记忆和个人生活
        1.4.4 阅读与文化经验
        1.4.5 当代社会主题
第2章 米勒神话:建构与解构
    第1节 神话的形成:桑西埃笔下的"农民画家"
    第2节 神话的破除
        2.2.1 罗伯特L.赫伯特:城市工业化与自然主义绘画
        2.2.2 T.J.克拉克:社会语境与政治寓意
        2.2.3 田园牧歌与中产阶级
        2.2.4 伟人传记
        2.2.5 市场奇迹
    第3节 真正的米勒?
第3章 从法国到中国:米勒的传播与变异
    第1节 比较性阅读
    第2节 写作与语境
        3.2.1 马克思主义理论
        3.2.2 现实主义与宏观语境
        3.2.3 社会事件与微观语境
        3.2.4 复杂性与惯性
第4章 结论:历史的错位
参考文献
附录A 让-弗朗索瓦·米勒年表
附录B 图版
致谢



本文编号:3162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62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4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