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人物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0 01:21
由魏到隋,虽然只有短短三百多年,但这一段时间却是如此的令人神往。其书法艺术与人物绘画艺术都取得了难以超越的成就,且为后代奠定了浑厚的艺术基础。本文主要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为研究对象,从佛教人物画、士人画与列女图三方面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对魏晋时期人物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第二章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三方面对魏晋南北朝人物画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简要分析。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印度佛教人物画的几种风格特点,以及在印度佛教人物画影响下,我国早期佛教造像风格及演变。随后对具体画家及具有代表性的佛教人物绘画风格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主要从士人肖像与风度、日常生活写照、墓室壁画等方面对士人画进行分析。从画面上了解当时士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死观。以升仙思想为重点展开讨论。第五章主要以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女史箴图》与《洛神赋图》为感性材料,从人物的绘画用笔、着色、构图等角度进行深入剖析,重在论证列女图的教化意义。第六章将魏晋南北朝人物画的影响做了简单的说明。本文认为,魏晋南北朝人物画深刻地受到佛教、玄道、教化的影响与约束,并通过画家的审美创造,在画面中将这些影响与约束表达...
【文章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缘起
1.1 研究目的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概念界定
第2章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产生的时代环境
2.1 政治背景
2.2 经济环境
2.3 文化环境
第3章 魏晋南北朝佛教人物画
3.1 早期佛教艺术风格
3.1.1 犍陀罗佛教艺术
3.1.2 秣菟罗艺术
3.1.3 笈多艺术
3.1.4 特定仪轨
3.1.5 哲学意味
3.1.6 汉魏时期佛教风格体现
3.2 佛教人物画的汉化
3.2.1 佛教汉化的时段及其文化背景
3.2.2 汉化佛教人物画的具体艺术体现
3.2.3 佛教人物画与雕像汉化的细节表现
第4章 魏晋南北朝士人画
4.1 魏晋风度与士人人物画创作
4.2 士人肖像画及其风度体现
4.2.1 容貌
4.2.2 饮酒享乐
4.2.3 清谈玄思
4.3 士人肖像画中的神韵风度
4.3.1 士人日常生活写照
4.4 仙灵家园的向往
4.4.1 名士题材
4.4.2 现实再现与天国神域
第5章 魏晋南北朝列女图
5.1 列女图及其创作
5.2 《列女仁智图》
5.3 《女史箴图》
5.4 《洛神赋图》
第6章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的影响
6.1 与汉代墓室壁画之继承关系
6.1.1 汉代人物画之背景
6.1.2 人物画内涵的继承
6.1.3 人物画画面区别
6.2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对唐代人物画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也谈“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J]. 高金玉. 艺术探索. 2008(04)
博士论文
[1]佛陀造像中国化研究[D]. 李靖.中央美术学院 2018
[2]克孜尔石窟佛传故事图像研究[D]. 闫飞.华东师范大学 2017
[3]图像中的魏晋风度[D]. 刘涛.浙江大学 2016
[4]中国古代艺术风格研究[D]. 张兰芳.东南大学 2015
[5]魏晋南北朝墓葬人物图像与艺术转型[D]. 王江鹏.西安美术学院 2012
[6]印度秣菟罗早期佛教造像研究[D]. 赵玲.上海大学 2012
[7]汉画像石棺及其神仙信仰研究[D]. 刘雨茂.山东大学 2012
[8]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 刘红红.暨南大学 2010
[9]魏晋南北朝审美文化发展范式研究[D]. 仪平策.山东大学 2003
[10]魏晋风流——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审美研究[D]. 樊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魏晋佛教绘画人物形态研究[D]. 符长瑜.沈阳师范大学 2018
[2]魏晋人物画内在文化微探[D]. 邓红年.湖北美术学院 2015
[3]《列女传》与汉画像列女图的图文关系研究[D]. 刘丽娜.江苏师范大学 2013
[4]从文本到绘画:《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列女仁智图卷》研究[D]. 唐勉嘉.复旦大学 2011
[5]传顾恺之《列女图》研究[D]. 杜京徽.中国美术学院 2011
[6]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品评标准研究[D]. 吕鲁超.山东大学 2011
[7]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审美风格初探[D]. 李谋超.湖南师范大学 2008
[8]魏晋六朝人物品藻对人物画的影响[D]. 俞晓辉.北京语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96802
【文章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缘起
1.1 研究目的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概念界定
第2章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产生的时代环境
2.1 政治背景
2.2 经济环境
2.3 文化环境
第3章 魏晋南北朝佛教人物画
3.1 早期佛教艺术风格
3.1.1 犍陀罗佛教艺术
3.1.2 秣菟罗艺术
3.1.3 笈多艺术
3.1.4 特定仪轨
3.1.5 哲学意味
3.1.6 汉魏时期佛教风格体现
3.2 佛教人物画的汉化
3.2.1 佛教汉化的时段及其文化背景
3.2.2 汉化佛教人物画的具体艺术体现
3.2.3 佛教人物画与雕像汉化的细节表现
第4章 魏晋南北朝士人画
4.1 魏晋风度与士人人物画创作
4.2 士人肖像画及其风度体现
4.2.1 容貌
4.2.2 饮酒享乐
4.2.3 清谈玄思
4.3 士人肖像画中的神韵风度
4.3.1 士人日常生活写照
4.4 仙灵家园的向往
4.4.1 名士题材
4.4.2 现实再现与天国神域
第5章 魏晋南北朝列女图
5.1 列女图及其创作
5.2 《列女仁智图》
5.3 《女史箴图》
5.4 《洛神赋图》
第6章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的影响
6.1 与汉代墓室壁画之继承关系
6.1.1 汉代人物画之背景
6.1.2 人物画内涵的继承
6.1.3 人物画画面区别
6.2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对唐代人物画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也谈“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J]. 高金玉. 艺术探索. 2008(04)
博士论文
[1]佛陀造像中国化研究[D]. 李靖.中央美术学院 2018
[2]克孜尔石窟佛传故事图像研究[D]. 闫飞.华东师范大学 2017
[3]图像中的魏晋风度[D]. 刘涛.浙江大学 2016
[4]中国古代艺术风格研究[D]. 张兰芳.东南大学 2015
[5]魏晋南北朝墓葬人物图像与艺术转型[D]. 王江鹏.西安美术学院 2012
[6]印度秣菟罗早期佛教造像研究[D]. 赵玲.上海大学 2012
[7]汉画像石棺及其神仙信仰研究[D]. 刘雨茂.山东大学 2012
[8]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 刘红红.暨南大学 2010
[9]魏晋南北朝审美文化发展范式研究[D]. 仪平策.山东大学 2003
[10]魏晋风流——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审美研究[D]. 樊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魏晋佛教绘画人物形态研究[D]. 符长瑜.沈阳师范大学 2018
[2]魏晋人物画内在文化微探[D]. 邓红年.湖北美术学院 2015
[3]《列女传》与汉画像列女图的图文关系研究[D]. 刘丽娜.江苏师范大学 2013
[4]从文本到绘画:《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列女仁智图卷》研究[D]. 唐勉嘉.复旦大学 2011
[5]传顾恺之《列女图》研究[D]. 杜京徽.中国美术学院 2011
[6]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品评标准研究[D]. 吕鲁超.山东大学 2011
[7]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审美风格初探[D]. 李谋超.湖南师范大学 2008
[8]魏晋六朝人物品藻对人物画的影响[D]. 俞晓辉.北京语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96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96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