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里科与霍珀绘画中形式语言的“孤寂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0 09:02
基里科与霍珀是西方艺术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两位艺术家,两者对绘画保持着独具一格的理解与表达,他们的绘画作品融入了对时代生活的感悟和哲学的思考。虽然基里科与霍珀拥有各自独特的形式语言,但是他们的绘画作品却都营造了一种情感上的孤寂。本文对基里科与霍珀绘画中形式语言的“孤寂感”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简述基里科与霍珀的生平背景,包括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以此作为铺垫。二、梳理基里科与霍珀的绘画风格及其风格形成的原因,继而从现实与理论两个方面去分析基里科与霍珀绘画的情感来源,以便能更深入地解读两者绘画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因素。三、以基里科“形而上”时期绘画作品与霍珀的城市、乡村场景绘画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分章节具体论述基里科与霍珀是如何运用形式语言使得两者绘画作品传达出一种“孤寂感”的情绪与氛围。四、通过以上对基里科与霍珀作品的研究分析,进而挖掘两者绘画作品的情感表达方式与艺术观念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以及对绘画创作带来的启示。本文希望在秉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基里科与霍珀艺术的研究有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为艺术创作的情感表达方式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选题的理论意义
1.3 选题的实际意义
第2章 基里科与霍珀的生平
2.1 生平背景
2.2 相似的经历
第3章 基里科与霍珀的绘画风格及情感来源
3.1 基里科与霍珀的绘画风格
3.1.1 基里科:梦幻般的现实主义
3.1.2 霍珀:平凡的超现实主义
3.2 基里科与霍珀绘画中的情感来源
第4章 基里科与霍珀绘画中形式语言的“孤寂感”探索
4.1 构图的形式
4.1.1 视点
4.1.2 透视
4.1.3 水平线和垂直线
4.2 光影的交融
4.3 色彩的运用
4.4 物象的隐喻
4.4.1 雕塑与人
4.4.2 火车与铁轨
4.4.3 塔
4.4.4 拱廊与窗户
4.4.5 时钟
第5章 基里科与霍珀绘画艺术的影响及启示
5.1 基里科与霍珀绘画的影响
5.2 对绘画创作的启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乔治·德·基里科“建筑时期”绘画作品中的建筑与形而上学[J]. 青锋. 世界建筑. 2017(09)
[2]自由的坐标:通往而立之年的艺术家——基里科的形而上[J]. 龚之允. 中国美术. 2017(02)
[3]时间迷宫的建构——论契里柯绘画中的母题[J]. 李又芳. 美与时代(中). 2016(04)
[4]孤寂的图式化解析——浅谈爱德华·霍珀绘画的当代意义[J]. 亢康. 大众文艺. 2011(02)
[5]“一间自己的房间”——解读爱德华·霍珀的《上午11点》[J]. 叶建纹. 美与时代(下). 2010(06)
[6]在心灵孤独中远足——浅析爱德华·霍珀的绘画语言[J]. 亢康. 文艺评论. 2008(04)
[7]爱德华·霍珀:沉默的目击者[J]. 关晓辉. 艺术探索. 2003(03)
[8]德·基里科长长的美国影子[J]. 秦蘅. 美术. 1996(11)
[9]寂静之声(续)——记美国画家爱德华·霍珀[J]. 樊小明. 新美术. 1996(04)
[10]寂静之声——记美国画家爱德华·霍珀[J]. 樊小明. 新美术. 1995(04)
硕士论文
[1]光影里的孤独[D]. 赵秋伟.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6
[2]真实的孤独[D]. 尹作莹.华中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97488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选题的理论意义
1.3 选题的实际意义
第2章 基里科与霍珀的生平
2.1 生平背景
2.2 相似的经历
第3章 基里科与霍珀的绘画风格及情感来源
3.1 基里科与霍珀的绘画风格
3.1.1 基里科:梦幻般的现实主义
3.1.2 霍珀:平凡的超现实主义
3.2 基里科与霍珀绘画中的情感来源
第4章 基里科与霍珀绘画中形式语言的“孤寂感”探索
4.1 构图的形式
4.1.1 视点
4.1.2 透视
4.1.3 水平线和垂直线
4.2 光影的交融
4.3 色彩的运用
4.4 物象的隐喻
4.4.1 雕塑与人
4.4.2 火车与铁轨
4.4.3 塔
4.4.4 拱廊与窗户
4.4.5 时钟
第5章 基里科与霍珀绘画艺术的影响及启示
5.1 基里科与霍珀绘画的影响
5.2 对绘画创作的启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乔治·德·基里科“建筑时期”绘画作品中的建筑与形而上学[J]. 青锋. 世界建筑. 2017(09)
[2]自由的坐标:通往而立之年的艺术家——基里科的形而上[J]. 龚之允. 中国美术. 2017(02)
[3]时间迷宫的建构——论契里柯绘画中的母题[J]. 李又芳. 美与时代(中). 2016(04)
[4]孤寂的图式化解析——浅谈爱德华·霍珀绘画的当代意义[J]. 亢康. 大众文艺. 2011(02)
[5]“一间自己的房间”——解读爱德华·霍珀的《上午11点》[J]. 叶建纹. 美与时代(下). 2010(06)
[6]在心灵孤独中远足——浅析爱德华·霍珀的绘画语言[J]. 亢康. 文艺评论. 2008(04)
[7]爱德华·霍珀:沉默的目击者[J]. 关晓辉. 艺术探索. 2003(03)
[8]德·基里科长长的美国影子[J]. 秦蘅. 美术. 1996(11)
[9]寂静之声(续)——记美国画家爱德华·霍珀[J]. 樊小明. 新美术. 1996(04)
[10]寂静之声——记美国画家爱德华·霍珀[J]. 樊小明. 新美术. 1995(04)
硕士论文
[1]光影里的孤独[D]. 赵秋伟.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6
[2]真实的孤独[D]. 尹作莹.华中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97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97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