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强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河北武强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武强木版年画因其构图饱满,线刻粗犷,设色明丽,造型夸张,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曾被誉为“文化的活化石”、“中国农耕社会的缩影”,享有盛名,然而,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武强年画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存在土壤和社会环境,这一古老的文化瑰宝将来要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难题。只有深刻挖掘武强年画内涵,增强其文化的吸引力,通过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凝聚社会的力量,共同完成对武强年画的保护及其开发,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才能使武强年画得以可持续的蓬勃发展。笔者选取了《河北武强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这个题目,是希望通过本选题的研究,能够找出传承和发展武强年画的方法和途径,为武强年画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研究了武强年画存在的土壤及发展的历史,形成的风格特征及其制作工艺,深刻挖掘其文化内涵的意义;第三部分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年画中的色彩、纹饰等造型特征来探寻武强年画数百年来传承和发展的奥秘,为寻找未来发展之路找出有效方法;第四部分探寻了武强年画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第五部分通过分析武强年画发展现状,提出对武强年画传承发展的几点设想,总结出了方法与途径;第六部分为结论,对全文进行概括性总结。
【关键词】:武强木版年画 纹样 设色 传承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8.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4
- 1.1 论文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的现状10-12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2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12-14
- 2 武强年画概述14-34
- 2.1 武强年画的发展史14-17
- 2.1.1 武强年画产生的历史背景14-15
- 2.1.2 武强年画的兴起15-16
- 2.1.3 武强年画的繁盛16-17
- 2.2 武强年画的表现题材及风格特征17-31
- 2.2.1 武强年画的表现题材17-25
- 2.2.2 武强年画的风格特征25-31
- 2.3 武强年画的制作工艺31-34
- 2.3.1 绘——纹样的绘制31
- 2.3.2 刻——模版的刻划31-32
- 2.3.3 印——年画的印制32-33
- 2.3.4 裱——年画的装裱33-34
- 3 武强年画的造型特征及演变34-55
- 3.1 武强年画的绘画、纹饰特点及象征意义34-35
- 3.1.1 武强年画的绘画、纹饰特点34-35
- 3.1.2 武强年画中纹饰的象征意义35
- 3.2 武强年画的设色及制作工艺的变化和发展35-41
- 3.2.1 武强年画的设色特点、规律、及象征意义35-37
- 3.2.2 武强年画的设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37-40
- 3.2.3 武强年画用色及制作工艺变化和发展40-41
- 3.3 从武强年画中看社会的时代变迁41-55
- 3.3.1 “六子争头”年画的演化和变迁41-43
- 3.3.2 门神的演化和变迁43-46
- 3.3.3 戏曲年画的演化和变迁46-51
- 3.3.4 时代影响下的武强年画51-55
- 4 武强年画的传承和保护55-58
- 4.1 武强年画的传承55
- 4.1.1 武强年画的传承模式55
- 4.1.2 武强年画的传承突显出问题55
- 4.2 武强年画的保护55-58
- 4.2.1 当前对武强年画的保护措施55-56
- 4.2.2 加强对武强年画的保护力度56-58
- 5 武强年画的现状及发展建议58-71
- 5.1 武强年画的发展现状58-60
- 5.1.1 武强年画博物馆现况58
- 5.1.2 武强年画行业发展现状58-59
- 5.1.3 武强年画文化产业和旅游挂钩59
- 5.1.4 网络产品开发、网络平台建设情况情况59-60
- 5.1.5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60
- 5.2 年画同行业相关发展状况调查60-62
- 5.2.1 天津杨柳青年画60-61
- 5.2.2 苏州桃花坞年画61
- 5.2.3 四川绵竹年画61-62
- 5.2.4 山东潍坊年画62
- 5.3 本省同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状况调查62-63
- 5.4 对武强年画传承发展的几点设想及措施63-71
- 5.4.1 对武强年画传承发展的几点设想63-65
- 5.4.2 传承发展武强年画的几点措施65-71
- 结论71-72
- 参考文献72-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秋英 ,陈贺芝;武强年画:诉说一段凝固的历史[J];档案天地;2005年04期
2 张毅超;;河北武强年画考察报告[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年06期
3 吴誉;;浅谈武强年画的保护、传承与发展[J];美术大观;2007年07期
4 赵秋棉;李琳;;富有潜力的文化产业——对武强年画的考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王国洪;刘立新;贾彦维;;对武强年画的考察及发展对策[J];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王秀影;齐贵来;陈香珍;;武强年画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张素薇;王桂平;卢忠民;;武强年画业兴起原因初探[J];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段晓云;;武强年画的产销状况调查和发展对策[J];统计与管理;2009年04期
9 尹云龙;李涛;;武强年画:由生活符号走向文化象征[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赵亚伟;石蕴伟;高茹;董博;;武强年画的保护与开发[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默;;武强年画的抢救、保护、利用和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高国忠;刘建民;;武强年画的文化符号考析[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3 王玉鹏;;多措并举 协调联动 全力抢救保护农耕艺术的“活化石”[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安定明;;河北省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探讨[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强年画:新的挑战 新的机遇[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郑剑 邵文化;武强年画:推陈出新葆生机[N];人民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李健;武强年画流失于民间?[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冯新生;武强年画,能否借东风而升扬[N];中国旅游报;2006年
5 刘金英;不让武强年画成为越走越远的墙上“风景”[N];中国文物报;2006年
6 马路 陈贺芝;“2007武强年画中国行”活动启动[N];河北日报;2007年
7 刘金英;武强年画“张搭”现身[N];河北日报;2007年
8 刘金英;武强年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9 李健;武强年画联姻动漫 打造《画乡小神童》[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10 贾建辉 张丙戌 王建立;武强文化产业年销售收入2.8亿[N];衡水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冠威;武强年画在现代居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艳梅;武强年画本质变迁之解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素薇;近代河北武强年画业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吴子玉;传承与创新—武强年画的现代发展探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5 田津名;武强年画元素在三维动画角色造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6 马云霞;河北武强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张丹丹;武强年画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飞;武强年画中民俗文化的表现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9 张晨静;论品牌维度下的武强年画视觉语言再设计[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10 张宁;武强年画文化资源在现代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河北武强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1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