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笔人物画形式语言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6 11:41
每一个画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绘画形式语言,是区别于其它画种的主要标志,包括造型、线、色彩与构图等。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有着灿烂的历史,它的独特的形式美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受儒、道、释以及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工笔人物画有两大主要的特点,即以线造型和写意精神。线是对形体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是中国画构成艺术的根基,是最具有民族特点的。而写意精神又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画家在作画过程中情感的注入,另一层含义是工笔画的隐喻、含蓄令人遐想、发人深思。艺术上新的形式美与审美观的确立都是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因此,人们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观念和不同的审美情感。当代人的生活环境、知识结构、审美意识与古代人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绘画形式语言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因此,探索、研究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形式语言无疑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形式美及其法则
1.1.1 形式美
1.1.2 形式美的法则
1.2 关于工笔人物画形式语言的研究现状
第2章 传统工笔人物画形式语言的分析及其反思
2.1 工笔人物画的历史演变
2.2 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绘画形式语言分析
2.2.1 造型
2.2.2 线
2.2.3 色彩
2.2.4 构图
2.3 对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反思
2.3.1 文化语境的转变
2.3.2 审美意识的影响
2.3.3 程式化、模式化阻碍了其发展
第3章 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形式语言的分析
3.1 时代背景(多元文化)
3.2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绘画形式语言分析
3.2.1 造型
3.2.2 线
3.2.3 色彩
3.2.4 构图
第4章 构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绘画形式语言
4.1 由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演变而引发的种种问题
4.2 构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绘画形式语言
4.2.1 “拿来主义”
4.2.2 当代审美观念的融入
4.2.3 探索个性化的绘画形式语言
4.2.4 注重画材的拓展与运用(把握一个度)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种可注意的喜忧相参的创作倾向——当代中国工笔画发展趋势的几点浅考[J]. 徐卫. 南方文坛. 2010(05)
[2]谈中国当代工笔画技法背后的文化缺失[J]. 聂晓卓. 美术界. 2010(07)
[3]再谈工笔画的写意性[J]. 唐勇力. 美术. 2009(04)
[4]中国画的未来之路[J]. 林逸鹏. 新美术. 2008(01)
[5]工笔画在当代[J]. 卢辅圣. 当代中国画. 2008(01)
[6]艺术形式美与时代[J]. 李小燕. 美术大观. 2006(04)
[7]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式美[J]. 王潇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8]传统工笔人物画兴衰的文化语境解读[J]. 申海波.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4(02)
[9]试论中国画的“程式化”美学特征[J]. 张白露.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06)
[10]论程式化[J]. 徐书城. 美术研究. 1993(01)
硕士论文
[1]论全球化语境下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困惑与突围[D]. 王玉娜.湖北美术学院 2007
[2]关于工笔画材料与制作技法的思考[D]. 张津津.东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33009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形式美及其法则
1.1.1 形式美
1.1.2 形式美的法则
1.2 关于工笔人物画形式语言的研究现状
第2章 传统工笔人物画形式语言的分析及其反思
2.1 工笔人物画的历史演变
2.2 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绘画形式语言分析
2.2.1 造型
2.2.2 线
2.2.3 色彩
2.2.4 构图
2.3 对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反思
2.3.1 文化语境的转变
2.3.2 审美意识的影响
2.3.3 程式化、模式化阻碍了其发展
第3章 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形式语言的分析
3.1 时代背景(多元文化)
3.2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绘画形式语言分析
3.2.1 造型
3.2.2 线
3.2.3 色彩
3.2.4 构图
第4章 构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绘画形式语言
4.1 由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演变而引发的种种问题
4.2 构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绘画形式语言
4.2.1 “拿来主义”
4.2.2 当代审美观念的融入
4.2.3 探索个性化的绘画形式语言
4.2.4 注重画材的拓展与运用(把握一个度)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种可注意的喜忧相参的创作倾向——当代中国工笔画发展趋势的几点浅考[J]. 徐卫. 南方文坛. 2010(05)
[2]谈中国当代工笔画技法背后的文化缺失[J]. 聂晓卓. 美术界. 2010(07)
[3]再谈工笔画的写意性[J]. 唐勇力. 美术. 2009(04)
[4]中国画的未来之路[J]. 林逸鹏. 新美术. 2008(01)
[5]工笔画在当代[J]. 卢辅圣. 当代中国画. 2008(01)
[6]艺术形式美与时代[J]. 李小燕. 美术大观. 2006(04)
[7]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式美[J]. 王潇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8]传统工笔人物画兴衰的文化语境解读[J]. 申海波.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4(02)
[9]试论中国画的“程式化”美学特征[J]. 张白露.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06)
[10]论程式化[J]. 徐书城. 美术研究. 1993(01)
硕士论文
[1]论全球化语境下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困惑与突围[D]. 王玉娜.湖北美术学院 2007
[2]关于工笔画材料与制作技法的思考[D]. 张津津.东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33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3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