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工笔人物画中装饰语言的探究 ——论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

发布时间:2021-07-07 22:01
  中国工笔人物画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流长,经过几千年来不断的丰富、革新和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形式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在世界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纵看中国绘画史,装饰性语言是中国工笔画中最典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工笔画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国,各族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还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艺术,它的种类之繁多、风格之迥异,历史之悠久,是世界范围内少有的。它那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及艺术形态,孕育了少数民族艺术丰富的装饰元素,值得仔细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迁,装饰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已经越来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试以装饰语言作为论题切入点进行阐述,强调装饰性语言对当代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的影响。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艺术。中国工笔人物画在当代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当代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不可能脱离民族文化传统的滋养,只有学习和汲取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兼收当代其他艺术的元素,并将现代观念注入少数民族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中,才能够丰富其表现形式、拓宽其创作思路、增强其作...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工笔人物画中装饰语言的探究 ——论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


一人物御龙图

人物图,龙凤


中国工笔画的装饰性文明源远流长,最初是从人类的原始社会开始的早在史前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图1一l)就开始用装饰性语言来表现美了,其人物造型抽象概括。战国时期的两幅帛画即《人物御龙图》和《龙凤人物图》(图1一2、1一3)可以说是迄今为止见到的最早的工笔人物画。从艺术表现手法看,人图l一1史前石器时代的彩陶物都是采用正侧面造型,其造型古拙夸张,不受体积、结构和空间的限制;用墨线勾画,线条流畅、简劲而古朴,侧重平面物象意味表达,线成为主要的造型手段。色彩上采用平涂加渲染的手法,单纯简朴;构图具有装饰意味,我国人物绘画的传统特征已经形成。从这些帛画中可以看出线描之精细,色彩之绚丽,说明当时工笔画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成就

仕女


魏晋至隋唐五代,艺术理论和技法不断完善,国力强盛,中外文化交汇,此时工笔人物画形式美感的装饰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五代顾闲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图1一10)用色的装饰化特别明显,男宾的黑色与门内高鼓的红色,仕女的石青蓝再配上前面舞伎的淡蓝色,色块明快、对比强烈。而门内女子的披帛的蓝色和腰带与舞伎的淡蓝色形成了呼应。这样明暗.冷暖的分割使画面错落有致,其中红色是最为活跃,同时与石绿色和黑色形成对比。画面所有的色彩都是平涂渲染的,既加强了平面性,而又富有装饰感。在构图方面,画家大胆采用屏风相隔的结构,突破了空间的局限,选择传统的长卷构图方式,运用散点透视法将不同时间的活动置于同一时间。平面性空间处理力求单纯、简单化,这样使中国画的装饰味更加浓重。图1一10韩熙载夜宴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装饰中的秩序感[J]. 安丽梅,侯永瑞,谭浩楠.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1)



本文编号:3270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70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4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