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文人画的“新”与“旧”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7-19 09:00
文革结束后,中国社会的主流艺术思潮否定“现实主义”,并高举“破坏即创造”的旗帜,完全否定前人的艺术内容和形式。尤其在西方哲学和文学的影响下,艺术家们开始关注现实中国环境下个体生命与西方理想文化不相适应的悲剧意识,逐渐形成了“新潮美术”流派、“中国现代艺术”流派,其内涵是根植于西方艺术的土壤,一切以西方艺术为认识基础和参照体系,并走上了与传统中国画相悖的艺术道路。新文人画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并一直影响至今,她提出的历史背景是1989年“全盘西化”思潮的巅峰。当一些中国人在政治上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时,文化上消解和否定传统思维意识成为了必然,这在艺术上的表现便是李小山的“中国画已经穷途末路”,历史证明,中国画没有穷途末路,但这次思潮及现代生活说带来的困惑与迷茫却延续了下来。恰在当时应运而生的新文人画也从最初的抗争的声音变成了找寻存在价值的一场“游戏”。如何在新时代发展新文人画?如何以古代文人的语言表现现代人的思想境界?在新和旧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新文人画的基调,继承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传统精神,在改造和创新上更多地结合时代精神,使新文人画在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下,不断吸收现当代艺术的精华和...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人画与文人精神
1.1 文人画的概念
1.2 文人画的历史沿革
1.3 文人画的文人精神和美学特点
1.4 文人画的心理构建
2 新文人画的继承与发展
2 1 新文人画的界定
2.2 新文人画的发展历程和新文人画家
2.3 新文人画对文人画的继承
3 新文人画的时代精神
3.1 新文人画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启示
3.2 新文人画题材的现代性转换
3.3 新文人画笔墨的现代性转换
3.4 新文人画和现代水墨的对话
4 新文人画自身矛盾引发的思考
4.1 新文人画的阴柔与阳刚
4.2 新文人画的孤芳自赏与商业化
4.3 多元化引发的无主流艺术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倚老卖老到未老装老——新文人画与流行画风[J]. 王南溟. 中国书画. 2004(12)
[2]画品[J]. 北鱼. 中国书画. 2003(03)
[3]消解新文人画思潮[J]. 左剑虹. 美苑. 2000(01)
[4]也论“新文人画”的得与失[J]. 洪惠镇. 美术观察. 1998(03)
[5]洗尽书生气味酸——新文人画寄语[J]. 徐建融. 美术观察. 1995(00)
[6]新文人画略说[J]. 邓福星. 美术. 1989(04)
本文编号:3290411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人画与文人精神
1.1 文人画的概念
1.2 文人画的历史沿革
1.3 文人画的文人精神和美学特点
1.4 文人画的心理构建
2 新文人画的继承与发展
2 1 新文人画的界定
2.2 新文人画的发展历程和新文人画家
2.3 新文人画对文人画的继承
3 新文人画的时代精神
3.1 新文人画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启示
3.2 新文人画题材的现代性转换
3.3 新文人画笔墨的现代性转换
3.4 新文人画和现代水墨的对话
4 新文人画自身矛盾引发的思考
4.1 新文人画的阴柔与阳刚
4.2 新文人画的孤芳自赏与商业化
4.3 多元化引发的无主流艺术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倚老卖老到未老装老——新文人画与流行画风[J]. 王南溟. 中国书画. 2004(12)
[2]画品[J]. 北鱼. 中国书画. 2003(03)
[3]消解新文人画思潮[J]. 左剑虹. 美苑. 2000(01)
[4]也论“新文人画”的得与失[J]. 洪惠镇. 美术观察. 1998(03)
[5]洗尽书生气味酸——新文人画寄语[J]. 徐建融. 美术观察. 1995(00)
[6]新文人画略说[J]. 邓福星. 美术. 1989(04)
本文编号:3290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90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