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画的势
发布时间:2021-07-25 00:03
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在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生根,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整个中华民族独色的文化修养、思维形式、审美感情、美学观念和哲学思想的完整艺术体系,因此,它在画面构成上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虽然它受儒学、道家和禅宗的影响,但总体上仍以重教化为主,所以往往对属于内容范畴的“意”、“神”、“气”、“风”等比较重视,对形式范畴的“形”、“势”、“骨”的探讨多局限在把它们摆在前者的从属地位上。然而.我们仔细推敲一下古代贤哲们的论述,势虽处于从属地位,但它在中国古代的审美方式中,很早就被看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而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很早就提到“势”,在崔缓的《草书势》,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论画》中也都提到势的重要性和势的自主精神性。因此,取势在中国画绘画构图形式中非常重要,古今中国画坛的高手,都在“势”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势”能使一幅作品充满生命力,使人感到美,并让人神往,一幅绘画作品是否成功,取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本文尝试讨论的问题是:在中国画中,势与气、意蕴的关系,以及中国绘画中布势的潜在法则。文中共分三个部分进行讨论,第一部于分论述了中国画的势产生的原因,第二部分通过...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2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章 中国画势的产生
第二章 势在中国画中的作用
(一) 势与气的关系分析
1、中国画讲究“以气取韵为上”
2、“以气取韵为上”离不开“势”
3、气推动了势的发展,又贯通于势
(二) 势与意境的关系分析
1、意境的传达离不开势
2、山水画中的意境和势的关系
3、人物画中意境和势的关系
4、花鸟画中意境和势的关系
(三) 势体现了画面的张力
第三章 中国画中构成势的因素
(一) 通过用笔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来布势
(二) 整体经营画中各种矛盾关系来布势
(三) 借物象内在本质之形来体现画中整体组合之势
(四) 个人情感决定画中势的走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范宽《溪山行旅图》的构图特色[J]. 张修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6)
本文编号:3301697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2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章 中国画势的产生
第二章 势在中国画中的作用
(一) 势与气的关系分析
1、中国画讲究“以气取韵为上”
2、“以气取韵为上”离不开“势”
3、气推动了势的发展,又贯通于势
(二) 势与意境的关系分析
1、意境的传达离不开势
2、山水画中的意境和势的关系
3、人物画中意境和势的关系
4、花鸟画中意境和势的关系
(三) 势体现了画面的张力
第三章 中国画中构成势的因素
(一) 通过用笔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来布势
(二) 整体经营画中各种矛盾关系来布势
(三) 借物象内在本质之形来体现画中整体组合之势
(四) 个人情感决定画中势的走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范宽《溪山行旅图》的构图特色[J]. 张修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6)
本文编号:3301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01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