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漆画材料、技法运用中的“少”即是“多”
发布时间:2021-08-22 07:36
中国漆艺源远流长,从目前发现最早的“漆弓”至今,中国漆文化经历了八千年的历史,为现代漆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近代随着前辈漆画艺术家们的不断努力,漆画逐渐走上了架上绘画的道路,成为了一门独立画种。本文将分两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我的毕业设计,从创作内容主题到材料、技法的运用进行一个完整论述。立足于传统文化与漆画艺术相结合,绘制具有山西文化特色的现代漆画作品。第二部分谈现代漆画材料、技法运用中的“少”即是“多”。丰富的材料和技法为现代漆画的创作带来无限可能性。然而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在漆画创作中“少”一些材料和技法的使用,反而可以更“多”的体现漆画的独特韵味,表达出更“多”的绘画性。结合自己的漆画创作,得出材料、技法“少”即是“多”的运用会使漆画的画意表达更加直接、纯粹。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漆画《传承》
山西漆画艺术家靳瑞强的漆画作品《梨园绝技》(图1.2.2)同样也是立足于传统戏曲题材。画面主题是戏曲中一种绝技“跷功”,戏曲演员在太师椅上保持“脚直、腿直、腰直”的表演。不同于《传承》中的人物形象的表达,《梨园绝技》画面人物形象更加写实,尤其是对脸部神韵的刻画细致入微,服饰造型也是遵循传统表演服饰的特点进行塑造。背景大面积灵活的镶嵌蛋壳,画面上半部分是相对随意的大块蛋壳镶嵌,下半部分又变成很细致的小块蛋壳拼接镶嵌。主体人物刻画复杂细致,脚踩的太师椅又相对简单。画面背景与主体之间的繁简变化,让画面更加协调、均衡。画面上大块?
是与人们生活十分贴近的传统民俗活动。因为自己小时候也曾参与于“闹红火”的各种活动印象非常深刻。在这组漆画画稿内容的选择了九种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舞龙表演、二鬼跌跤、耍旱船、百人威风舞狮、踩高跷、花样腰鼓、秧歌表演。每个场景中人物形象动态丰富艳多彩,用九张小场景组合,共同营造出了一个热闹红火的活动氛围在绘制过程中,从漆画的多种材料中精选了最基础的材料,蛋壳、漆粉的选择上主要是变涂技法,辅以起皱、蛋壳镶嵌和贴箔罩漆。在画面通过蛋壳镶嵌完成画面中白色和亮部的色彩处理(图 1.3.1)。在九个画了蛋壳的正贴和反贴,统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细微的变化。在画面的刻意的起皱处理,将粘稠的黑漆厚涂一层,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就自然的纹理,增加暗部的丰富度。用变涂技法进行整个画面的绘制,同类色、互补色反复几次髹涂,(图 1.3.2)并且在其中适合的地方加入,增加色彩细节的多样性。
本文编号:3357306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漆画《传承》
山西漆画艺术家靳瑞强的漆画作品《梨园绝技》(图1.2.2)同样也是立足于传统戏曲题材。画面主题是戏曲中一种绝技“跷功”,戏曲演员在太师椅上保持“脚直、腿直、腰直”的表演。不同于《传承》中的人物形象的表达,《梨园绝技》画面人物形象更加写实,尤其是对脸部神韵的刻画细致入微,服饰造型也是遵循传统表演服饰的特点进行塑造。背景大面积灵活的镶嵌蛋壳,画面上半部分是相对随意的大块蛋壳镶嵌,下半部分又变成很细致的小块蛋壳拼接镶嵌。主体人物刻画复杂细致,脚踩的太师椅又相对简单。画面背景与主体之间的繁简变化,让画面更加协调、均衡。画面上大块?
是与人们生活十分贴近的传统民俗活动。因为自己小时候也曾参与于“闹红火”的各种活动印象非常深刻。在这组漆画画稿内容的选择了九种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舞龙表演、二鬼跌跤、耍旱船、百人威风舞狮、踩高跷、花样腰鼓、秧歌表演。每个场景中人物形象动态丰富艳多彩,用九张小场景组合,共同营造出了一个热闹红火的活动氛围在绘制过程中,从漆画的多种材料中精选了最基础的材料,蛋壳、漆粉的选择上主要是变涂技法,辅以起皱、蛋壳镶嵌和贴箔罩漆。在画面通过蛋壳镶嵌完成画面中白色和亮部的色彩处理(图 1.3.1)。在九个画了蛋壳的正贴和反贴,统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细微的变化。在画面的刻意的起皱处理,将粘稠的黑漆厚涂一层,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就自然的纹理,增加暗部的丰富度。用变涂技法进行整个画面的绘制,同类色、互补色反复几次髹涂,(图 1.3.2)并且在其中适合的地方加入,增加色彩细节的多样性。
本文编号:3357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5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