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周之冕“钩花点叶”法对本人创作的启发

发布时间:2021-09-29 01:28
  明代花鸟画家周之冕,是钩花点叶派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本文在追溯宋元以后花鸟画的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结合周之冕的代表作品系统性的对钩花点叶法进行了梳理研究。在周氏的代表作品中,体现了钩花点叶法的典型审美特征与技法特点,其中的双勾、点垛、色墨结合等理念与技法,代表了中国画最精要的内涵。本人在反复研究临摹周之冕作品的同时,也确定了以钩花点叶的基本技法为基础,融合现代审美观念完成毕业创作的思路。在我的《自在田园》、《槐花·境域一》、《槐花·境域二》创作中,以古人很少涉及的槐花为素材,将本人对钩花点叶法的解读与实践运用其中,最终完成传统的技法与当代情境的融合与呈现,这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感悟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本人不仅在理论的储备与绘画技能上得到明显提高,也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为今后的研究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周之冕“钩花点叶”法对本人创作的启发


周之冕百花图卷(局部)

周之冕“钩花点叶”法对本人创作的启发


周之冕莲渚文禽图

花鸟


周之冕“钩花点叶”法对本人创作的启发8图4.1周之冕莲渚文禽图4.1.2没骨点垛的运用“没骨法”最早源于五代徐熙,即不用墨线勾勒直以色彩绘画物像。没骨也可细分。“其有形态有两种,一是适用于工笔画,常用极淡的线条表现物像,然后分层晕染色彩,使线条淹没在颜色中不见笔迹。主要靠颜色(墨色)的深浅来显现形象特征。二是适用于写意画,以大笔蘸色(墨)一气点垛成形”14。没骨点垛指先在毛笔的笔肚上蘸取较淡的颜色甚至是清水,再将笔尖上蘸取些深色或其他颜色,这种没骨法的点垛形式,是一种在宣纸上一笔或几笔点画聚成物像、形成块面、接近写意的画法。图4.2周之冕四时花鸟图“没骨点垛”主要强调“点法”,在点叶时,其所产生的肌理效果完全是通过运笔传递的,一笔融入多色,落笔便有丰富的色彩变化,这点拓而成的叶子聚集成型,均不见墨线从而达到了“没骨”的效果。根据叶子本身的造型再寻求笔法的变化,叶尖处或圆润或尖翘,下笔时形成圆点、横点、竖点等块面变化,形态各异。再者,根据用笔水分的多少,在落笔、提笔、运笔、收笔的过程中便出现了干湿浓淡的变化,既还原了叶14姚舜熙.中国花鸟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4:337.


本文编号:3412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412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3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