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张楼公共艺术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4 06:25
本论文通过对南张楼村实验的考察、调研,思考公共艺术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急剧转型,城市高速发展,相比之下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有扩大趋势。为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农村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关于人的发展,精神文明的建设是第一位的。而人所居住的环境是一种人化的环境,其状态也是人的精神面貌的反应。因此,环境改造并改变“脏乱差”和无序状态,不仅仅是科学、环保的问题,也是人的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公共空间环境改造和视觉文化建设为主导的公共艺术正是塑造居民精神文明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它对弥补农村视觉文化缺失,保存历史记忆,激励现代化热情,提升新农民的文化素质,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以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和南张楼村在1988年开始的“城乡等值”实验项目为研究个案,以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考察和描述这一项目在保护传统文化和改善公共环境中所引发的公共艺术问题。“城乡等值”是一项德国20世纪50年代在巴伐利亚州开始进行的,是在城市化背景下,针对农村发展模式的实验。实验表明:农村居民生活虽然仍与城市居民生活形式上存在差别,但是在...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7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公共艺术:意识与责任
一、农村社区公共艺术问题的思考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与意义
三、相关研究及其视野
四、论文研究的范围及基本思路
第二章 公共艺术与“城乡等值”观——以南张楼公共艺术建设为中心的考察
一、“城乡等值”与村庄革新
二、南张楼“城乡等值”实验进程
三、公共艺术与南张楼公众观念的转变
第三章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南张楼公共艺术建设机制
一、“自上而下”与公共艺术建设
二、社会转型与南张楼村公共艺术建设
三、南张楼公共艺术与公众参与
第四章 “观念改变生活” ——南张楼公共艺术的功能
一、公共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延续
二、公共艺术与南张楼公共文化
三、南张楼公共艺术的作用
四、南张楼公共艺术的审美功能
五、公共艺术在南张楼的社会功能
六、公共艺术在南张楼的教育功能
第五章 重塑乡村公共空间 ——南张楼公共艺术的影响
一、南张楼村对外交流的窗口
二、公共艺术对公众生活的影响
三、南张楼公共艺术与对农村社区的关注
四、南张楼公共艺术的公共批评
第六章 公共参与与共同进步 ——农村社区公共艺术建设探讨
一、公众参与的农村社区公共艺术
二、教育、美化、娱乐与农村社区公共艺术
三、地域特色的农村社区公共艺术
四、生态文化与农村社区公共艺术
第七章 社会现代化进程与农村公共艺术问题的延伸
一、社会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相关问题
二、农村社区公共艺术的进一步探索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探中国“公共艺术”的存在方式[J]. 赵昆伦.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2]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J]. 夏宏梅. 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 2008(04)
[3]论巴伐利亚试验在中国变形的文化成因[J]. 许小亮,王秋兵. 江西农业学报. 2008(03)
[4]比较美术学本体论研究[J]. 李倍雷. 大连大学学报. 2007(05)
[5]“城乡等值化”实验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与借鉴价值[J]. 胡振亚.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7(S2)
[6]论中国当代美术社会功能的缺失[J]. 贾利珠.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7]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J]. 崔松涛. 绥化学院学报. 2007(03)
[8]公共艺术与公众文化空间[J]. 蒋志强. 文艺研究. 2007(05)
[9]公共艺术的观念[J]. 孙明胜.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7(02)
[10]山东青州市南张楼村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J]. 彭莉莉. 武汉学刊. 2006(06)
博士论文
[1]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研究[D]. 吴士新.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5
本文编号:3454756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7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公共艺术:意识与责任
一、农村社区公共艺术问题的思考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与意义
三、相关研究及其视野
四、论文研究的范围及基本思路
第二章 公共艺术与“城乡等值”观——以南张楼公共艺术建设为中心的考察
一、“城乡等值”与村庄革新
二、南张楼“城乡等值”实验进程
三、公共艺术与南张楼公众观念的转变
第三章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南张楼公共艺术建设机制
一、“自上而下”与公共艺术建设
二、社会转型与南张楼村公共艺术建设
三、南张楼公共艺术与公众参与
第四章 “观念改变生活” ——南张楼公共艺术的功能
一、公共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延续
二、公共艺术与南张楼公共文化
三、南张楼公共艺术的作用
四、南张楼公共艺术的审美功能
五、公共艺术在南张楼的社会功能
六、公共艺术在南张楼的教育功能
第五章 重塑乡村公共空间 ——南张楼公共艺术的影响
一、南张楼村对外交流的窗口
二、公共艺术对公众生活的影响
三、南张楼公共艺术与对农村社区的关注
四、南张楼公共艺术的公共批评
第六章 公共参与与共同进步 ——农村社区公共艺术建设探讨
一、公众参与的农村社区公共艺术
二、教育、美化、娱乐与农村社区公共艺术
三、地域特色的农村社区公共艺术
四、生态文化与农村社区公共艺术
第七章 社会现代化进程与农村公共艺术问题的延伸
一、社会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相关问题
二、农村社区公共艺术的进一步探索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探中国“公共艺术”的存在方式[J]. 赵昆伦.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2]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J]. 夏宏梅. 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 2008(04)
[3]论巴伐利亚试验在中国变形的文化成因[J]. 许小亮,王秋兵. 江西农业学报. 2008(03)
[4]比较美术学本体论研究[J]. 李倍雷. 大连大学学报. 2007(05)
[5]“城乡等值化”实验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与借鉴价值[J]. 胡振亚.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7(S2)
[6]论中国当代美术社会功能的缺失[J]. 贾利珠.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7]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J]. 崔松涛. 绥化学院学报. 2007(03)
[8]公共艺术与公众文化空间[J]. 蒋志强. 文艺研究. 2007(05)
[9]公共艺术的观念[J]. 孙明胜.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7(02)
[10]山东青州市南张楼村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J]. 彭莉莉. 武汉学刊. 2006(06)
博士论文
[1]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研究[D]. 吴士新.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5
本文编号:3454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454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