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入画—近现代水墨画与书法之间的相融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4 16:59
书法和中国画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是最具有特色的两大艺术门类,它们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两者在发展的过程中虽各成体系、自成一脉,但同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能够相互影响。其一,它们有着共性之处,可以互补;其二,它们也有着差异之处,可以互相参照。中国画与书法在同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演变及发展,两者不但表现工具相同,还同属于视觉造型艺术,在笔墨运用、意境的传达、情感的抒发方面都有着相近之处。在我国古代书论画论中,不乏有“以书入画”“书画相通”等论述的记载。这是由于书法与国画在审美特征上相近,使得不少书家画家都自觉地从艺术表现形式和笔墨运用上探寻书与画的共同规律,以此求得技法上相通互济。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究“以书入画”这一理论是如何在近现代水墨画中体现出来的。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文章一开始首先探究“以书入画”的理论溯源、梳理发展脉络并解释其含义,同时阐述“以书入画”这一观点提出的必然性。接着具体地论述“以书入画”的表现形式,文章主要阐述了五种形式:书画在笔墨方面的相融性、书画意境的互通性、书画在章法布局上的关联性、“畅神说”的体现以及书法元素在绘画作品中的综合运用。然后以近现代名家赵之谦、吴昌硕、...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
图 2 赵佶《五色鹦鹉图》从中国画发展轨迹来看,题跋有画家本人所书写,还有别人对其的补充与评定和品鉴。中国诗文题跋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商周的青铜器上既有镌刻的纹样,也有刻在器物内里的铭文款识。之后,汉代有一四神镜是将花纹与铭文结合在一起,上面有铭词曰:“左龙右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顺阴阳。”这可以看
徐渭《竹石牡丹图》局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赵孟頫的绘画理论及影响[J]. 林雪红. 河西学院学报. 2017(03)
[2]赵孟頫“以书入画”的理论渊源与提出的必然性[J]. 刘明波. 艺术百家. 2016(05)
[3]论宗炳“畅神”说的审美内涵和意义[J]. 刘世文. 艺术探索. 2008(05)
硕士论文
[1]赵孟頫“以书入画”绘画思想研究[D]. 云馨漪.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
[2]潘天寿对中国画的继承与革新[D]. 严帅.河北大学 2013
[3]试论中国书画章法的渊源[D]. 于洪军.东北师范大学 2011
[4]探析赵之谦绘画风格的成因[D]. 丁小婉.上海师范大学 2011
[5]金石画派书画关系研究[D]. 冯其永.山东大学 2010
[6]对黄宾虹“书法入画”的探析[D]. 刘宪春.四川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55639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
图 2 赵佶《五色鹦鹉图》从中国画发展轨迹来看,题跋有画家本人所书写,还有别人对其的补充与评定和品鉴。中国诗文题跋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商周的青铜器上既有镌刻的纹样,也有刻在器物内里的铭文款识。之后,汉代有一四神镜是将花纹与铭文结合在一起,上面有铭词曰:“左龙右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顺阴阳。”这可以看
徐渭《竹石牡丹图》局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赵孟頫的绘画理论及影响[J]. 林雪红. 河西学院学报. 2017(03)
[2]赵孟頫“以书入画”的理论渊源与提出的必然性[J]. 刘明波. 艺术百家. 2016(05)
[3]论宗炳“畅神”说的审美内涵和意义[J]. 刘世文. 艺术探索. 2008(05)
硕士论文
[1]赵孟頫“以书入画”绘画思想研究[D]. 云馨漪.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
[2]潘天寿对中国画的继承与革新[D]. 严帅.河北大学 2013
[3]试论中国书画章法的渊源[D]. 于洪军.东北师范大学 2011
[4]探析赵之谦绘画风格的成因[D]. 丁小婉.上海师范大学 2011
[5]金石画派书画关系研究[D]. 冯其永.山东大学 2010
[6]对黄宾虹“书法入画”的探析[D]. 刘宪春.四川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55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455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