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中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研究
本文关键词:《韩熙载夜宴图》中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些年来,以《韩熙载夜宴图》这幅世界名画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和论文可以说硕果累累,前人主要以作品中“屏风"或“色彩的意象性"或“绘画的写实性运用”等特征为研究方向。而目前对于《韩熙载夜宴图》中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笔者通过对《韩熙载夜宴图》相关文献与图像等资料收集和考证,认为《韩熙载夜宴图》不仅是五代仕女画的代表作品,而且也附着更多的社会信息,如隐喻五代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等。本文侧重研究《韩熙载夜宴图》中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通过分析画中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特点,探究画中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存在的原因,以及对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启示,从而使以女性形象为创作题材的中国人物画走向多元化提供更多的借鉴。本文主要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简要概述《韩熙载夜宴图》创作历史背景与内容。第二部分为全文论述重点,分析《韩熙载夜宴图》中女性形象艺术表现特点:女性形象位置布局具有连接画面空间的作用;男女造型比例呈现出“男大女小"的特征,隐喻当时社会男尊女卑的伦理等级观念;女性服饰色彩不仅起到烘托、和谐画面的作用,而且象征女性身份与地位等特点。第三部分论述《韩熙载夜宴图》中女性形象存在的因素,通过分析女性地位历代中的表现、以及受到儒家思想中“礼”的伦理秩序和儒家色彩观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解析,进一步探究《韩熙载夜宴图》中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存在的历史性和必然性。最后,论述该画中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对当代人物画的启示,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的地位得到很大提高,对女性的审美模式逐渐摆脱封建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压制和奴化。因此,当代中国人物画中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发生着不同变化,并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如何家英、马小娟、田黎明等当代人物画家,他们在吸收传统绘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描绘出风格迥异的女性之美。正所谓“借古以开今”,笔者通过研究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中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目的是为了挖掘古代中国人物画艺术的真谛,使我们在学习前人智慧的基础上发扬我国当代绘画艺术。
【关键词】:《韩熙载夜宴图》 女性形象 女性服饰 女性造型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0
- (一) 课题来源7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7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7-8
-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创新点8
- (五) 研究思路与方式8-10
- 一、《韩熙载夜宴图》概述10-15
- (一) 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著录和研究10
- (二) 《韩熙载夜宴图》创作的历史背景10-12
- (三) 《韩熙载夜宴图》创作内容概述12-15
- 二、《韩熙载夜宴图》中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15-32
- (一) 《韩熙载夜宴图》中女性造型特点15-19
- 1. 女性造型--“形神兼备"15-18
- 2. “男大女小”的造型特点18-19
- (二) 《韩熙载夜宴图》中女性形象位置布局19-22
- 1. 女性形象位置布局起到连接画面空间的作用19-21
- 2. 女性形象位置布局符合中国古代长卷人物画的构图形式21-22
- (三) 《韩熙载夜宴图》中女性服饰特点22-27
- 1. 侍女身份之服饰特点22-25
- 2. 乐舞伎身份之服饰特点25-27
- (四) 《韩熙载夜宴图》中女性服饰色彩特点27-32
- 1. 女性服饰色彩象征女性身份与地位28-29
- 2. 女性服饰色彩对比、和谐画面的作用29-32
- 三、《韩熙载夜宴图》中女性形象艺术表现存在的原因32-37
- (一) 五代人物画中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特点32-33
- (二) 女性地位在历代中的表现33-34
- (三) 儒家思想的影响34-37
- 1. 儒家“礼”的伦理秩序对《韩熙载夜宴图》中女性造型的影响34-35
- 2. 儒家色彩观对《韩熙载夜宴图》中女性服饰色彩的影响35-37
- 四、《韩熙载夜宴图》中女性形象艺术表现对当代人物画的启示37-42
- (一) 当代人物画中女性形象艺术表现的多样化37-42
- 1. 当代人物画中女性形象的位置布局37
- 2. 当代人物画中女性造型的多元化37-40
- 3. 当代人物画中女性服饰的多样化40-42
- 结语42-43
- 注释43-44
- 参考文献44-45
-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45-46
- 致谢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鸿;;女性服饰的时代庆典[J];延河;2011年05期
2 陈国英;介绍《女性服饰》[J];美术之友;2000年03期
3 黄燕敏;女性服饰的研究理路与发展趋向[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年03期
4 唐宇冰;浅析女性服饰文化的国际化融合[J];理论与创作;2005年03期
5 唐宇冰;;女性服饰文化的发展与传播[J];美术观察;2005年10期
6 唐宇冰;论中国女性服饰文化现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年01期
7 吴敬;丁峰;;浅议租界文化对民国时期上海女性服饰的影响[J];美与时代;2007年11期
8 李菁;姚岚;;试论苗族女性服饰对其舞蹈动律的影响[J];民族论坛;2008年11期
9 钱皓;周小儒;;“仿生”设计在女性服饰造型上的运用[J];装饰;2008年05期
10 王晓光;;《妇女杂志》的女性服饰现代化问题探析[J];艺术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李友明 余佩函;顶新百货:品牌决胜未来[N];凉山日报(汉);2005年
2 闻力;女性服饰重心下移[N];中国商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梦;苗侗女性服饰文化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罗微;古代汉族女性服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征;论男性视角下的女性服饰[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雷胜男;唐代女性服饰艺术及其审美趋尚[D];山东艺术学院;2011年
3 刘幸屹;美学视域下的侗族女性服饰文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萌;唐代宫廷剧中的女性服饰设计与创新应用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5年
5 任玉姣;唐代宫廷女性服饰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6 庞颖;《韩熙载夜宴图》中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邹慧;基于性别视角下的东周楚地女性服饰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
8 鄢宜;近代福州本土女性服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琳琳;汉族城市女性服饰的变化(1966-2008)[D];安徽大学;2012年
10 陈玉;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韩熙载夜宴图》中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7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47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