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势”对山水画意境生成的促进作用
发布时间:2021-11-03 13:39
意境作为一种山水画艺术上的最高追求,离不开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来抒发对于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中国美学受老子“道”的思想影响形成具有独特的中国意味的美学思想,“道”与“象”截然相反,“象”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局限的;山水虽是有限的形体,但是山水画是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到无限的时间空间的意象表达,所以说意境不单是情与景的交融,山水画的意境说的是揭示整个人生的某种意味。有意境的山水画是情感和诗意共同构成的,是“笔墨”“空间”“章法”“气韵”等等表现形式高度结合的载体总和,意境的传达离不开“势”,可以说“势”是画面点、线、面等绘画要素形式的统领者,以“势”取形,简言之就是需要什么样的“势”就取什么样的形状,不以自然景物的形状受局限,而画面整体的取势、布势也都影响意境的生成形式,以“势”灌以画面“气”,使其气韵生动令人神往。本文力求从“势”的角度出发,研究“势”对山水画意境生成的促进作用,第一部分研究“势”和意境各自的出现以及发展进程,第二部分从“生发”“章法”“构图”和“笔墨”的角度出发研究,联系“势”与意境彼此,也对具体画面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将“势”对意境的促进作用的决定性因素分别剖析,...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国内外现状,研究内容及意义
1、国内外现状
2、研究内容及意义
(二)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山水画的“势”
(一) 对“势”的概念解读
(二) “势”的发展与形成
(三) 进入山水画领域的“势”
第二章 山水画的“意境”
(一) 对“意境”的解读
(二) 画史文献中的“意境”
第三章 “势”对山水画意境的促进作用
(一) 体“势”有序,循环往复的山水画意境表现
1.往来顺逆寓开合
2.开合交替取“势”
(二) 因“势”而动,得“势”有理的山水画意境生成
1.章法的运用—黑白、虚实的节奏韵律
2.笔墨与构图
第四章 “势”与“意境”的发展空间
(一) 顺乎时“势”,创新画“境”——体貌变而精神同
(二) 蓄“势”待发,“境”由心造——主体意识促创新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山水画的意境[J]. 李嫣然.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硕士论文
[1]试论山水画构图中的“气”与“势”[D]. 王帅.首都师范大学 2014
[2]中国山水画中的“势”与“质”研究[D]. 颜景婷.曲阜师范大学 2014
[3]论中国山水画的情感传达—笔墨情趣与意境营造[D]. 齐琳.鲁东大学 2013
[4]中国山水画中的势与质[D]. 张世博.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2
[5]浅谈中国历代山水画中的意境美[D]. 赵钢.河北师范大学 2010
[6]试论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势”与“质”[D]. 冯葳.东北师范大学 2008
[7]山水画中的势[D]. 张川.南京艺术学院 2006
[8]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特质与功能[D]. 朱路昕.安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73786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国内外现状,研究内容及意义
1、国内外现状
2、研究内容及意义
(二)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山水画的“势”
(一) 对“势”的概念解读
(二) “势”的发展与形成
(三) 进入山水画领域的“势”
第二章 山水画的“意境”
(一) 对“意境”的解读
(二) 画史文献中的“意境”
第三章 “势”对山水画意境的促进作用
(一) 体“势”有序,循环往复的山水画意境表现
1.往来顺逆寓开合
2.开合交替取“势”
(二) 因“势”而动,得“势”有理的山水画意境生成
1.章法的运用—黑白、虚实的节奏韵律
2.笔墨与构图
第四章 “势”与“意境”的发展空间
(一) 顺乎时“势”,创新画“境”——体貌变而精神同
(二) 蓄“势”待发,“境”由心造——主体意识促创新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山水画的意境[J]. 李嫣然.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硕士论文
[1]试论山水画构图中的“气”与“势”[D]. 王帅.首都师范大学 2014
[2]中国山水画中的“势”与“质”研究[D]. 颜景婷.曲阜师范大学 2014
[3]论中国山水画的情感传达—笔墨情趣与意境营造[D]. 齐琳.鲁东大学 2013
[4]中国山水画中的势与质[D]. 张世博.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2
[5]浅谈中国历代山水画中的意境美[D]. 赵钢.河北师范大学 2010
[6]试论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势”与“质”[D]. 冯葳.东北师范大学 2008
[7]山水画中的势[D]. 张川.南京艺术学院 2006
[8]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特质与功能[D]. 朱路昕.安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73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47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