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论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观流变

发布时间:2021-11-05 19:10
  改良中国画的观念和实践贯穿了徐悲鸿一生的艺术创作、公开言论和教育教学,这位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为振兴中国美术可谓耗尽心血,坚持和推行中国画的改良正是其实现伟大理想的具体表现。因此,对徐先生的国画改良观进行深入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详实的了解这位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及其不同时期作品所呈现出的创作志趣,从而推进徐悲鸿个案研究的深入,并由此我们可以延伸出对中国近代美术的更多了解。任何一个观念的发展,都会随着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的不同而产生出不一样的面貌和质感,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观也因为各种原因,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了不一样的面貌和特征。本文通过対徐悲鸿遗留下来的所有言论(已发表刊登的)和作品(国内收藏)进行归纳分析,将徐的中国画改良观分为三个时期:一.师法自然时期。这一阶段是徐氏国画改良观的萌芽时期,此期徐悲鸿的艺术观主要是继承家学渊源,提倡朴素求真精神,又受一定社会改革思潮的影响,开始倡导国画改良,但尚未体系化。二.写实主义时期。该阶段徐悲鸿求学回国,掌握了扎实的写实技法并受到各方礼遇,他力倡用写实主义技法进行艺术创作,改良国画以振兴中国艺术。这种改良主张在徐的意识层面...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观流变


《康南海六十行乐图》徐悲鸿作尺寸:81.5cm*117.5cm1918年作纸本设色现存位置不详此外,徐悲鸿早期非写生作品中也能找到许多追求作品真实效果的绘画手

徐悲鸿,宜兴,水彩,年代


《敬姜》徐悲鸿作尺寸:59cm*48cm年代不详水彩宜兴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宜兴,水彩,年代


《孟德曜》徐悲鸿作尺寸:58.5cm*47.5cm年代不详水彩宜兴徐悲鸿纪念馆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徐悲鸿的“写实主义”[J]. 华天雪.  美术观察. 2009(06)
[2]谈徐悲鸿对中国画的负面影响[J]. 张玉丹.  大众文艺(理论). 2008(07)
[3]从吴友如到张爱玲: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海派媒体“仕女”插图的文化演绎[J]. 姚玳玫.  文艺研究. 2007(01)
[4]精湛的艺术技巧 浓厚的民族气派——在全国素描教学座谈会上介绍徐悲鸿体系[J]. 冯法祀.  新美术. 1980(01)

博士论文
[1]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D]. 华天雪.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6

硕士论文
[1]融会中西 借古开今[D]. 王渊.西安美术学院 2009
[2]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梁的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 隋岩.东北师范大学 2006
[3]任伯年与徐悲鸿人物画艺术研究[D]. 陈晓伟.河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78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478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b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