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沈周《庐山高》构图的审美价值
发布时间:2021-11-17 19:50
沈周是15世纪中国画坛上一位集大成的文人画家,他在创作中注重融入自然,对景写生,笔墨凝重,形成了淳朴自然、圆润浑厚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既凝结了明代文人画的美学思想,也深刻地体现了吴门画家的艺术观点,他富有时代创新精神的绘画艺术为之后明清的绘画开辟出了一条新道路,其代表作《庐山高》图便是最有力和直接的证明。所以本文选取沈周的《庐山高》来论述,主要分四部:第一章,主要介绍作者沈周和《庐山高》以及构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和运用;第二章分析《庐山高》构图法的运用,主要是分析了全景式构图法和S型构图法以及对成因进行了探究;第三章重点分析《庐山高》构图的审美价值,主要从笔墨、画面、效果以及意境上来分析,最后一章,主要论述沈周《庐山高》构图法的创新意义和对自己的创作启示。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庐山高》图
人面鱼纹盆
《青卞隐居图》来源:画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沈周之《庐山高图》——万壑千岩,缅邈幽深[J]. 安琪. 文学界(理论版). 2011(12)
[2]绘画的目的与手段——对《庐山高》的推论性评析[J]. 林久青. 艺术百家. 2011(S2)
[3]浅议沈周《庐山高图》艺术表现手法[J]. 宋荣. 美术大观. 2008(09)
[4]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沈周《庐山高图》的启示[J]. 李瑾. 艺术研究. 2007(03)
[5]笔墨当随时代——从《庐山高》看沈周的艺术特色[J]. 李玉福.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S1)
[6]以心造境——沈周《庐山高图》的启示[J]. 何娴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3)
[7]造化无言 来自心灵——由沈周《庐山高图》轴说开去[J]. 鲁勋洲.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4(04)
[8]从《庐山高》看沈周的山水画特点[J]. 李亮. 南平师专学报. 1999(01)
[9]明代画家沈周佳作《庐山高图》浅析[J]. 王俊民. 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3)
[10]外师造化中得心源[J]. 丁立镇. 新美术. 1981(01)
博士论文
[1]沈周的生活世界[D]. 罗中峰.中国美术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501555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庐山高》图
人面鱼纹盆
《青卞隐居图》来源:画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沈周之《庐山高图》——万壑千岩,缅邈幽深[J]. 安琪. 文学界(理论版). 2011(12)
[2]绘画的目的与手段——对《庐山高》的推论性评析[J]. 林久青. 艺术百家. 2011(S2)
[3]浅议沈周《庐山高图》艺术表现手法[J]. 宋荣. 美术大观. 2008(09)
[4]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沈周《庐山高图》的启示[J]. 李瑾. 艺术研究. 2007(03)
[5]笔墨当随时代——从《庐山高》看沈周的艺术特色[J]. 李玉福.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S1)
[6]以心造境——沈周《庐山高图》的启示[J]. 何娴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3)
[7]造化无言 来自心灵——由沈周《庐山高图》轴说开去[J]. 鲁勋洲.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4(04)
[8]从《庐山高》看沈周的山水画特点[J]. 李亮. 南平师专学报. 1999(01)
[9]明代画家沈周佳作《庐山高图》浅析[J]. 王俊民. 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3)
[10]外师造化中得心源[J]. 丁立镇. 新美术. 1981(01)
博士论文
[1]沈周的生活世界[D]. 罗中峰.中国美术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501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0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