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与意造 ——晚期古典设色山水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8 14:20
本论文是以色彩为视点,以原型与意造为线索,以史籍和画作为途径,对晚期古典设色山水画风格样式和色彩语言及其演化所进行的理论研究。通过对关键环节的重视,对史籍和重要画家重要作品的细致而深入的解读或重新诠释,探寻此期两大类型设色山水画的原型及其历史生成过程,分析晚期设色山水画原型的历史原貌,和当时画家对此原型的认知——包括原型想象和原型误读,并剖析原型想象或误读对创作所产生的具体影响。论文进而讨论晚期画家对设色山水画原型进行意造的具体方式,并对经过意造的设色山水画又如何成为其后山水画创作的新原型,新原型又如何经过意造从而推动新的创作等问题进行论析。元代以降,古典设色山水画的发展,更多是在既有体式和色彩语言之下的有限度的演化。既然未能像前代画家那样创设新的色彩语言,晚期画家便以既有之绘画语言和图式作为新的创作的原型。通过对原型的不同方式的理解,进行不同形式的意造,形成晚期设色山水画既有交互影响而更多是各自演进的两大类型——浅绛山水画和青绿重色山水画,而前者为其主流。文人画运动的迅猛推进和向青绿重色山水画色彩的有限妥协,经过钱选和赵孟頫等对主要以五代董元一系为原型的探索性意造,浅绛山水画至黄公望...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解题
三 文献综述
四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五 研究材料与方法
第一章 晚期浅绛山水画的原型与意造
第一节 “浅绛”与浅绛山水画
一 浅绛
二 “浅绛”作为绘画术语
三 浅绛山水之“始”
第二节 晚期浅绛山水画的探索之一:钱选基于南宋原型的意造
一 钱选的浅绛山水画
二 “石青绿浅绛”和泥金浅绛:钱选浅绛山水画的风格
三 钱选浅绛山水画的五代原型
四 钱选浅绛山水画对南宋原型的意造
第三节 晚期浅绛山水画的探索之二:赵孟頫对五代和南宋两种原型的整合
一 赵孟頫的浅绛山水画
二 董元:赵孟頫浅绛山水画的五代原型
三 赵孟頫浅绛山水画的北宋李、郭原型
四 “着青绿”实属浅绛:《鹊华秋色图》等图的归属
第四节 浅绛山水画的确立:从赵孟頫到黄公望
一 黄公望的设色山水画
二 赵孟頫和董元山水:黄公望设色山水画的主要原型
三 李、郭山水:黄公望设色山水画的另一原型
四 黄公望对浅绛山水画的贡献
第五节 浅绛:王蒙山水画的典型面貌
一 王蒙的浅绛山水画
二 王蒙浅绛山水的原型
三 王蒙对黄公望的意造
第六节 浅绛成为设色山水画的新原型
一 浅绛成为设色山水画新原型
二 晚期画学著述对浅绛山水新原型的塑造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晚期青绿重色山水画的原型与意造
第一节 “青绿”、“金碧”与青绿重色山水画
一 “青绿”与青绿重色山水画
二 “金碧”与青绿重色山水画
三 指称的清晰性、模糊性与矛盾性
第二节 晚期青绿重色山水画的原型
一 晚期青绿重色山水画的晋唐原型
二 晚期青绿重色山水画的五代北宋原型
第三节 晚期青绿重色山水画对晋唐原型的意造
一 钱选对晋唐原型的意造
二 赵孟頫对晋唐原型的意造:以《幼舆丘壑》为例
三 仇英的重色山水画
第四节 晚期青绿重色山水画对五代北宋原型的意造
一 赵孟頫的“青绿之变”
二 高克恭、倪瓒、“沈、文”等人的重色山水画
第五节 晚期青绿重色山水画的“浅绛化”
一 颜料复合:从石色复合到石色与水色复合
二 重色轻染
三 色调暗转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晚期“没骨山水”的原型想象与意造
第一节 “没骨山水”的提出与使用
第二节 张僧繇、杨异与“没骨山水”
一 杨异与“没骨山水”
二 所谓张僧繇始创“没骨山水”
三 张僧繇、杨异所谓“没骨山水”实是董其昌的原型想象
第三节 董其昌的“没骨山水”
本章小结
结语
一 浅绛山水画成为晚期山水画的主流
二 重色山水画在晚期的演变
三 浅绛与青绿界限的模糊性
参考文献
专著
期刊和学位论文
参考性数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附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钱选的《秋江待渡图》[J]. 杨娜. 荣宝斋. 2007(06)
[2]青绿山水画的重新解读[J]. 岳冬. 国画家. 2007(06)
[3]钱选青绿山水的艺术特征及形成原因[J]. 陈巍. 美与时代. 2007(06)
[4]“青绿”颜色词考及青绿山水画[J]. 王文娟. 美术研究. 2007(02)
[5]鉴定元明青绿山水画的突破口[J]. 余辉. 收藏家. 2007(04)
[6]李思训对青绿山水画材料的贡献[J]. 杨华. 美术观察. 2006(03)
[7]钱选与元代青绿山水的文人化[J]. 胡光华. 荣宝斋. 2006(01)
[8]“董源”概念的历史生成[J]. 尹吉男. 文艺研究. 2005(02)
[9]文人画思潮对元代青绿山水画发展的影响[J]. 宋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2(04)
[10]由钱选《山居图》观元初的“新青绿”山水[J]. 黄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2(02)
博士论文
[1]重构文人画理想[D]. 尚辉.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
[2]吴门画派山水画之“仿”研究[D]. 韩雪岩.清华大学 2008
[3]中国早期青绿山水形态与成因研究[D]. 杨惠东.南京艺术学院 2005
硕士论文
[1]王诜山水画复古特色探析[D]. 王欣.河南大学 2011
[2]钱选山水画风格研究[D]. 吕楠.浙江大学 2010
[3]王蒙山水画艺术研究[D]. 翟坤.河北大学 2010
[4]宋元“董巨”山水画风格接受研究[D]. 牛建军.重庆大学 2010
[5]李思训、李昭道青绿山水画研究[D]. 邢鹏飞.山东师范大学 2009
[6]青绿山水色彩研究[D]. 王同春.西北师范大学 2009
[7]我谈青绿山水画[D]. 黄琼.南京师范大学 2007
[8]传统青绿山水的衰落和转化[D]. 刘高磊.四川大学 2007
[9]青绿山水历史发展研究[D]. 李云峰.西北师范大学 2006
[10]毛笔演变与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初探[D]. 戴文俊.首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24581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解题
三 文献综述
四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五 研究材料与方法
第一章 晚期浅绛山水画的原型与意造
第一节 “浅绛”与浅绛山水画
一 浅绛
二 “浅绛”作为绘画术语
三 浅绛山水之“始”
第二节 晚期浅绛山水画的探索之一:钱选基于南宋原型的意造
一 钱选的浅绛山水画
二 “石青绿浅绛”和泥金浅绛:钱选浅绛山水画的风格
三 钱选浅绛山水画的五代原型
四 钱选浅绛山水画对南宋原型的意造
第三节 晚期浅绛山水画的探索之二:赵孟頫对五代和南宋两种原型的整合
一 赵孟頫的浅绛山水画
二 董元:赵孟頫浅绛山水画的五代原型
三 赵孟頫浅绛山水画的北宋李、郭原型
四 “着青绿”实属浅绛:《鹊华秋色图》等图的归属
第四节 浅绛山水画的确立:从赵孟頫到黄公望
一 黄公望的设色山水画
二 赵孟頫和董元山水:黄公望设色山水画的主要原型
三 李、郭山水:黄公望设色山水画的另一原型
四 黄公望对浅绛山水画的贡献
第五节 浅绛:王蒙山水画的典型面貌
一 王蒙的浅绛山水画
二 王蒙浅绛山水的原型
三 王蒙对黄公望的意造
第六节 浅绛成为设色山水画的新原型
一 浅绛成为设色山水画新原型
二 晚期画学著述对浅绛山水新原型的塑造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晚期青绿重色山水画的原型与意造
第一节 “青绿”、“金碧”与青绿重色山水画
一 “青绿”与青绿重色山水画
二 “金碧”与青绿重色山水画
三 指称的清晰性、模糊性与矛盾性
第二节 晚期青绿重色山水画的原型
一 晚期青绿重色山水画的晋唐原型
二 晚期青绿重色山水画的五代北宋原型
第三节 晚期青绿重色山水画对晋唐原型的意造
一 钱选对晋唐原型的意造
二 赵孟頫对晋唐原型的意造:以《幼舆丘壑》为例
三 仇英的重色山水画
第四节 晚期青绿重色山水画对五代北宋原型的意造
一 赵孟頫的“青绿之变”
二 高克恭、倪瓒、“沈、文”等人的重色山水画
第五节 晚期青绿重色山水画的“浅绛化”
一 颜料复合:从石色复合到石色与水色复合
二 重色轻染
三 色调暗转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晚期“没骨山水”的原型想象与意造
第一节 “没骨山水”的提出与使用
第二节 张僧繇、杨异与“没骨山水”
一 杨异与“没骨山水”
二 所谓张僧繇始创“没骨山水”
三 张僧繇、杨异所谓“没骨山水”实是董其昌的原型想象
第三节 董其昌的“没骨山水”
本章小结
结语
一 浅绛山水画成为晚期山水画的主流
二 重色山水画在晚期的演变
三 浅绛与青绿界限的模糊性
参考文献
专著
期刊和学位论文
参考性数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附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钱选的《秋江待渡图》[J]. 杨娜. 荣宝斋. 2007(06)
[2]青绿山水画的重新解读[J]. 岳冬. 国画家. 2007(06)
[3]钱选青绿山水的艺术特征及形成原因[J]. 陈巍. 美与时代. 2007(06)
[4]“青绿”颜色词考及青绿山水画[J]. 王文娟. 美术研究. 2007(02)
[5]鉴定元明青绿山水画的突破口[J]. 余辉. 收藏家. 2007(04)
[6]李思训对青绿山水画材料的贡献[J]. 杨华. 美术观察. 2006(03)
[7]钱选与元代青绿山水的文人化[J]. 胡光华. 荣宝斋. 2006(01)
[8]“董源”概念的历史生成[J]. 尹吉男. 文艺研究. 2005(02)
[9]文人画思潮对元代青绿山水画发展的影响[J]. 宋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2(04)
[10]由钱选《山居图》观元初的“新青绿”山水[J]. 黄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2(02)
博士论文
[1]重构文人画理想[D]. 尚辉.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
[2]吴门画派山水画之“仿”研究[D]. 韩雪岩.清华大学 2008
[3]中国早期青绿山水形态与成因研究[D]. 杨惠东.南京艺术学院 2005
硕士论文
[1]王诜山水画复古特色探析[D]. 王欣.河南大学 2011
[2]钱选山水画风格研究[D]. 吕楠.浙江大学 2010
[3]王蒙山水画艺术研究[D]. 翟坤.河北大学 2010
[4]宋元“董巨”山水画风格接受研究[D]. 牛建军.重庆大学 2010
[5]李思训、李昭道青绿山水画研究[D]. 邢鹏飞.山东师范大学 2009
[6]青绿山水色彩研究[D]. 王同春.西北师范大学 2009
[7]我谈青绿山水画[D]. 黄琼.南京师范大学 2007
[8]传统青绿山水的衰落和转化[D]. 刘高磊.四川大学 2007
[9]青绿山水历史发展研究[D]. 李云峰.西北师范大学 2006
[10]毛笔演变与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初探[D]. 戴文俊.首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24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24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