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男权社会的“污点”证人 ——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的“情色”现象

发布时间:2021-11-29 01:00
  本文旨在解析“女性”与艺术间的千丝万缕关系,并且试图以不同时期的女性与艺术特征,揭示她们的作品形式和内涵,以及所表现出的某种艺术和人文之间的关系,包括奠定女性艺术基础的某些社会方面因素,客观地进行比较和有效地梳理。尤其,纵观历史和当今的女性艺术现状,人们却始终无法回避关于女性与艺术创作所缔结的某种“情色”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为此,“情色”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非常棘手和敏感的话题。同时,在今天仍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女性艺术的独特现象,尤其,当它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所激起的文化意义,其实早已超越了它的本身存在意义和价值。一般而言,某种文化形态的出现,是有某种因素促成的。现当代艺术研究领域内所出现的女性主义“情色”话语问题,它究竟是艺术发展的规律反映,还是作为男权社会的“污点”证人出现?当人们看待女性主义的艺术现象,终究发现“情色”疤痕,其实是男权主义的溃疡所致。换言之,“男权”是这一切的罪责根源。在此前提下,女性与艺术间的文化问题,始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情”与“色”的亮点。说到底“情色”被男性消费是直指女性固有的“姣美”、“柔弱”、“驯服”等特征为对象。自古以来,它往往被理解和处理在被...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男权社会的“污点”证人 ——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的“情色”现象


潘玉良《假面具》和猫》,和那些背有意回避观众的着一点屈从被辱的情绪

海岛,女性艺术


其后果造成很多天才的女性艺术家放弃想象力和消沉。像温葆的《四姑娘》(图2),王霞的《海岛姑娘》(图3),她们的作品只是貌似男性艺术作品一般而已。其荡然无存女性特有的风韵和雅致与细腻。中国女性艺术的初始阶段仍然针对的是僵化、保守的学院艺术和“文革”美术。如果从女性艺术的观点来看,学院艺术和“文革”美术是对女性艺术的双重遮蔽,即体现为“被欣赏”和“被描绘”两个方面。首先,女性形象的“被描绘”,所指的是大部分油画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都是为国家利益至高的意识形态服务的,即有利于政治宣传而已。因为其前提是“妇女”也能顶上中国的“半边天”!不管是潘嘉峻的《我是海燕》、单孝联图3王霞《海岛姑娘》《浅谈中国女性主义绘画的境地》耿纪朋

半边天,妇女


高压态势之下,它严重地侵蚀着女性内心特有的敏感与清瑞,其后果造成很多天才的女性艺术家放弃想象力和消沉。像温葆的《四姑娘》(图2),王霞的《海岛姑娘》(图3),她们的作品只是貌似男性艺术作品一般而已。其荡然无存女性特有的风韵和雅致与细腻。中国女性艺术的初始阶段仍然针对的是僵化、保守的学院艺术和“文革”美术。如果从女性艺术的观点来看,学院艺术和“文革”美术是对女性艺术的双重遮蔽,即体现为“被欣赏”和“被描绘”两个方面。首先,女性形象的“被描绘”,所指的是大部分油画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都是为国家利益至高的意识形态服务的,即有利于政治宣传而已。因为其前提是“妇女”也能顶上中国的“半边天”!不管是潘嘉峻的《我是海燕》、单孝联图3王霞《海岛姑娘》《浅谈中国女性主义绘画的境地》耿纪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特点[J]. 马炜红.  教育前沿(综合版). 2008(12)
[2]西方女权主义运动探微[J]. 周方遒.  党政干部学刊. 2007(03)



本文编号:3525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25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9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