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素描再现与表现问题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2-01-01 10:17
风景素描的再现与表现问题是指包括风景素描创作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形式、技法等。绘画者观察现实风景,进而产生意象联想,才能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风景素描作品。绘画者通过自己扎实的素描绘画基本功,结合自身的观察能力,将风景素描进行结构与重构,绘制出别有意味的风景素描作品,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绘画者只有将风景素描的再现与表现问题运用到绘画艺术创作中,通过强烈的感官对比才能充分展现出风景素描独有的魅力。本文共分为四章。绪论部分主要是对风景素描的再现与表现问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进行简要阐述。第一章概述素描和风景素描,明确二者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并简要概括风景素描的表现技法,提出素描的再现与表现问题。第二章概述风景素描的基本要素,并详细表述风景素描的再现问题。第三章从风景素描的表现、情感表达、表现技巧等三个方面论述风景素描的表现问题。第四章主要对梵高、希施金两位风景素描名家的作品进行分析,并得出对本人创作的启示。通过学习风景素描的理论基础,结合绘画名家的经验来提高个人的风景素描绘画能力。风景素描是素描的重要内容,研究风景素描的再现与表现问题,从多方面实现风景素描的空间传达,对素描的全面...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丢勒
英国托马斯·康斯勃罗善于以素描的形式表现英国乡村的树的自然心境。随后约翰·康斯坦布尔汲取了荷兰风景画的成功经法,独自开始研究树木、原野、天空与大海的画法(如图 2 所示著名英国风景画家威廉·透纳,立志赶超克劳德·洛兰,创造梦、清晰、具体的风格不同,他更追求壮丽炫目的运动之美。
图 2 约翰·康斯坦布尔世纪后期,以莫奈为首的印象画派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主瞬间的光影变化,依据眼睛的观察与直观,使风景画获得了明暗色层西方风景画逐步完善已成为绘画中的主要门类(如图 3 所示)。作为在早期的风景画创作中仅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随着素描与风景画的发得其应有的地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山水画写生中“真”、“意”、”趣”的追求与表现[J]. 彭晓智. 美与时代(下). 2015(03)
[2]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J]. 吴世秀. 北方音乐. 2015(04)
[3]浅谈当代风景油画创作表现意识[J]. 朱洋. 艺术科技. 2015(02)
[4]论中国古代插图的“线”对现代书籍插图设计的价值呈现[J]. 张莹. 电影评介. 2015(02)
[5]梵高油画色彩运用中的理性因素分析[J]. 杨灵. 大舞台. 2014(10)
[6]门采尔素描给予当代人的启示[J]. 江河. 美术教育研究. 2014(19)
[7]浅谈陶瓷彩绘的继承与创新[J]. 金星星,胡安建. 美术教育研究. 2014(18)
[8]梵高的自我毁灭与救赎[J]. 王晓赟.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4(01)
[9]关于《向日葵》与走向毁灭的梵高的分析[J]. 赵海峰. 艺术科技. 2014(03)
[10]论现代素描教学中的“留”与“变”[J]. 曾海成. 美术教育研究. 2014(04)
本文编号:3562168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丢勒
英国托马斯·康斯勃罗善于以素描的形式表现英国乡村的树的自然心境。随后约翰·康斯坦布尔汲取了荷兰风景画的成功经法,独自开始研究树木、原野、天空与大海的画法(如图 2 所示著名英国风景画家威廉·透纳,立志赶超克劳德·洛兰,创造梦、清晰、具体的风格不同,他更追求壮丽炫目的运动之美。
图 2 约翰·康斯坦布尔世纪后期,以莫奈为首的印象画派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主瞬间的光影变化,依据眼睛的观察与直观,使风景画获得了明暗色层西方风景画逐步完善已成为绘画中的主要门类(如图 3 所示)。作为在早期的风景画创作中仅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随着素描与风景画的发得其应有的地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山水画写生中“真”、“意”、”趣”的追求与表现[J]. 彭晓智. 美与时代(下). 2015(03)
[2]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J]. 吴世秀. 北方音乐. 2015(04)
[3]浅谈当代风景油画创作表现意识[J]. 朱洋. 艺术科技. 2015(02)
[4]论中国古代插图的“线”对现代书籍插图设计的价值呈现[J]. 张莹. 电影评介. 2015(02)
[5]梵高油画色彩运用中的理性因素分析[J]. 杨灵. 大舞台. 2014(10)
[6]门采尔素描给予当代人的启示[J]. 江河. 美术教育研究. 2014(19)
[7]浅谈陶瓷彩绘的继承与创新[J]. 金星星,胡安建. 美术教育研究. 2014(18)
[8]梵高的自我毁灭与救赎[J]. 王晓赟.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4(01)
[9]关于《向日葵》与走向毁灭的梵高的分析[J]. 赵海峰. 艺术科技. 2014(03)
[10]论现代素描教学中的“留”与“变”[J]. 曾海成. 美术教育研究. 2014(04)
本文编号:3562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62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