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上海“80后”绘画群体的现状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14 17:21
  中国政府于1979年颁布独生子女政策,“80后”无疑是新中国的第一批独生儿;同时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亲身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无独有偶“85新潮”颠覆了当时中国整个艺术界,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审美观,特别在上海。这一代人参加美术院校招生考试时,中国高校开始大面积扩招;当他们毕业的时候,却出现人才多、就业岗位少等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这代人拥有独到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他们的内心对未来有着别样的期待。无论怎样,“80后”——这批曾经的“孩子”已经悄然登上了社会舞台,成为社会的中坚。他们中的学习绘画的群体现在究竟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这是本文想要探讨的关键问题。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缘起及其背景
    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一) 选择上海的理由
        (二) 本文中对“上海”的界定
    二、基本概念界定
        (一) “80 后”的界定
        (二) “绘画”的界定
        (三) “绘画群体”的界定
    三、相关内容的先行研究
        (一) 相关研究的概况
        (二) 小结
第二章 “80 后”绘画群体的案例研究
    一、“80 后”选择绘画专业的原因
        (一) 报考绘画专业的两种可能
        (二) 学习绘画专业的五种经历
    二、“80 后”绘画群体发展的分析
        (一) 研究案例(访谈者)选择理由
        (二) 访谈记录
        (三) 访谈结果分析
第三章 影响“80 后”绘画群体发展的因素
    一、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
        (一) 案例主体的自我思考
        (二) 对“80 后”绘画群体的社会评价
    二、影响上海“80 后”绘画群体发展的外在因素
        (一)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二) 大赛导向的影响
        (三) 学院美术教育的影响
    三、影响上海“80 后”绘画群体发展的内在因素
        (一) 物质富裕和精神匮乏
        (二) “80 后”的集体记忆
        (三) 对当下文化特质缺乏深入理解
        (四) 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征
第四章 “80 后”绘画群体的展望
    一、理想与现实
    二、建议
        (一) 视野的扩大
        (二) 技法的加强
        (三) 更多的空间和舞台
    三、展望
        (一) 对“80 后”绘画群体的展望
        (二) 本研究的发展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大学生现状的质性分析——高校辅导员眼中的“80后”大学生[J]. 佘双好,付祉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14)
[2]当代高等师范院校油画教学策略研究[J]. 庞振捷,徐振国.  艺术教育. 2009(04)
[3]上海青年美展30年回顾[J]. 袁龙海.  上海采风. 2009(01)
[4]论中国“80后”现象的社会历史成因[J]. 彭贵川.  中国青年研究. 2008(12)
[5]关于“80后”研究的综述[J]. 杨小明,鲁镇.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8(04)
[6]集体记忆情境下的“80后”晒童年现象的社会学思考[J]. 朱峰,杨卫华,刘爽,刘伟.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6)
[7]准确把握“80后”的成长特点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 翁铁慧.  思想理论教育. 2008(19)
[8]透过自我同一性理论看“80后”的迷茫[J]. 祁雅琼.  青年探索. 2008(05)
[9]当“80后”老师,邂逅“90后”学生[J]. 乐萱.  中国校外教育(优等生). 2008(09)
[10]“从垮掉的一代”到“敢于担当的一代”——80后的回归现象探讨[J]. 夏凌捷.  法制与社会. 2008(22)



本文编号:3730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730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f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