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探拾中国水彩的“水墨情怀”和“哲学智慧”

发布时间:2025-04-27 00:59
  水彩画在我国的历史不长,发展态势却极其迅速而猛烈。近百年,中国水彩画已经发展成具有本体特色的独立画种屹立在中国繁荣的艺术之林。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正在被人关注的画种。在全球化语境下,“中西合璧”的中国水彩画趋于多元化发展,同时面临着种种困惑、挑战与机遇。 我国的水彩艺术理论基础很薄弱,可以说是没有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也是由于没有相应的批评语境,作为水彩研究生的笔者经过整理研究,对中国水彩画的现状进行问题发掘——精神缺失,继而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见解:中国水彩应该清楚的认识自己中西合璧的属性,固本培源才不至于丧失自我。早期对中国水墨艺术只停留在形式、材料语言等表层借鉴;时代要求水彩艺术提升品质,应结合中国传统笔墨意趣和崇高审美精神,应该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体现的是中国人的生命跃动和生存慧智和思考,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与精神。 在以西方近现代文化为中心的全球性现代化运动中,研究中国水彩的“水墨情怀”和“哲学智慧”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能够弥补现代性给现代人类带来的困顿和不安。将生命之乐安顿于自然之中,顺应随之获得的心态,以此对待人世的纷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埃及纸莎草水彩画(局部)

图1-1埃及纸莎草水彩画(局部)

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对中国当代水彩画多植物水彩写生、16世纪荷兰以棕色为主的单色系绘的序幕。水彩画的真正兴起是在18世纪末,英国某艺术之父”尊荣的保罗桑德比为首)用水彩色进行描绘景物,以其对大自然深入的观察,将原本盛行进一步,取得突破性进展。西方水彩画在承袭古典与油画及其他画....


图3-1《山茶花》,李叔同

图3-1《山茶花》,李叔同

水彩艺术向水墨艺术精神的借鉴形式、材料语言等表层借鉴在总结中国水彩萌芽期(1715~1911)时如此描述:是受中国传统绘画观念影响,出现了中西合璧,不水彩画。这多半出现于具有一定中国传统绘画修养国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接受异域文化时代一种自然流期,这种夹生饭现象是难免的。”


图3-2《四川峨眉》,李铁夫

图3-2《四川峨眉》,李铁夫

是几千年来我国深厚的文化积露……在水彩画发展初期,这种夹生饭李叔同在1905年创作的水彩画《山茶花》(如图3-1),在构图、材料、造型、笔法等方面,都体现了传统中国画的特征。在欧美留学生活四十余年的李铁夫(1869~1952)所创作的《四川峨眉》(如图3-2),使用了宣料....


图3-3《潮汐》,王维新

图3-3《潮汐》,王维新

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中国水彩艺术向水墨艺民国时期的水彩画的形态成果,强化了写生意义,拓展功能。这一时期的水彩画主要是把水彩独特的本体语言向相结合,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水彩画。纪60年代中期,由于文革的影响,水彩画发展中断。水彩画组织才纷纷建立,水彩画展相继举办,逐渐形成....



本文编号:4041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4041635.html

上一篇:登山穷源与髡残山水画的拓展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9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