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天赐油画艺术风格研究
本文关键词:苏天赐油画艺术风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内容属于美术学研究范畴,主要研究苏天赐油画艺术表现风格。早期的苏天赐深受林风眠中西融合理论的影响,在不懈探索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油画艺术风格。在苏天赐的作品中,油画艺术风格的意象表现性对中国的油画语言发展和丰富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苏天赐油画艺术中的意象表现风格,找到了中西交融的完美的点,保留了油画语言魅力的同时融入了中国画的韵味,这有利于促进中国油画民族化的探索历程,也对后来者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本文按照“个人风格成因--风格特点--价值和影响”的关系建构成文,先从个人经历、社会背景、地域环境和老师影响等方面分析苏天赐艺术风格逐步成熟的原因;再结合其不同阶段的油画作品,分析比较艺术风格的成熟过程、形式特点和精神内涵,较为深层次的理解苏天赐先生的绘画艺术;最后从油画民族性探索、对后来者启示以及对笔者自身影响三个方面,简述苏先生油画艺术风格探索的价值和意义。笔者希望本文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对苏天赐先生生平经历及艺术风格探索过程的呈现,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些许便利。另一点,笔者很喜欢苏先生的作品风格,希望自身可以在研究过程中受到一些启示。本文意在分析苏天赐油画艺术风格中的意象表现研究,细致分析其对形态语言的运用和对作品意蕴的把握,深入研究其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油画风格特点,并尝试探索其艺术价值。这对油画的民族性探索有一定的促进意义,也对当下艺术家的创作有所启发,同时更对我以后的艺术创作有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苏天赐 艺术风格 意象表现 形式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3
【目录】: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2
- 第一章 苏天赐油画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12-24
- 第一节 苏天赐油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基础12-17
- 第二节 苏天赐油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17-24
- 第二章 苏天赐油画艺术风格的形成及表现特点24-39
- 第一节 苏天赐对油画风格的意象表现探索24-29
- 第二节 苏天赐油画艺术中的中国精神29-34
- 第三节 苏天赐油画艺术风格的形式特点34-39
- 第三章 苏天赐油画艺术风格形成的意义和价值39-45
- 第一节 苏天赐的绘画风格对油画民族性探索的价值和意义39-41
- 第二节 苏天赐油画风格对当下油画创作者的启示41-42
- 第三节 苏天赐油画风格对笔者自身创作的影响42-45
- 结语45-47
- 附录47-81
- 参考文献81-83
- 致谢83-8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劲松;忘情于自然──崔国强油画艺术论[J];西北美术;2000年01期
2 伊·赵荣璋;颜文j先生及其油画艺术[J];美术向导;2001年04期
3 杨恭胜,王洪志;油画艺术教育与艺术市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刘兴涛;扫描中国油画艺术20年的变革与发展[J];东方艺术;2003年05期
5 冀少峰;理想中的崇高——王文生的油画艺术[J];美术研究;2004年04期
6 瑞雪;;毛岱宗油画艺术[J];走向世界;2005年11期
7 吕鸿;;油画艺术的构成[J];美术大观;2006年07期
8 戴泽;;品味姜迎久油画艺术[J];艺术市场;2006年10期
9 小英;;不断求新 评新时期吕洪仁的油画艺术[J];艺术与投资;2007年06期
10 朱晓华;;从红色油画的社会功用论其陈列、维护与修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浅述(澳门)油画的保存与修复[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曹洪霞;曾勇;;当代油画艺术中的光与色[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3 马刚;;莫奈油画对当代艺术的影响[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胡绍宗;;油画双语教学中的对话机制[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5 曹洪霞;曾勇;;影像时代摄影色彩与油画色彩的互动[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6 邵大箴;;探索油画民族风格的先驱——读常书鸿先生的油画[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7 王钟;;地域文化精神与油画艺术创新——塔马约绘画艺术对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现实启迪[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郑军;关注我国的油画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申志远;哈尔滨就是一幅油画[N];哈尔滨日报;2007年
3 记者 戚泥莲;中俄油画艺术交流基地落成[N];黑龙江日报;2006年
4 邹本X;华人收藏家骆锦地用油画解读三国[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5 李燕华;“回归”油画透支美丽[N];中国商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李志杰;油画,沟通人类情感的语言[N];中国水利报;2000年
7 海南日报记者 戎海;伊莎贝莉:油画也能“跃然纸上”[N];海南日报;2009年
8 记者 刘军;黑龙江省俄罗斯油画交流研究会成立[N];北方时报;2011年
9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孙克;也谈油画的本土化问题[N];光明日报;2010年
10 胡阳芝;海西(永安)油画艺术城项目签约[N];三明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德强;论油画人物的肖像画创作[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2 朱尧;论油画的“抒写性”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湘媛;试谈油画艺术的几个审美问题[D];天津美术学院;2015年
4 余婉瑶;中西融合—油画的探索与实践[D];河南大学;2015年
5 范彬;青春巡礼图—毕业创作《show》感悟[D];苏州大学;2015年
6 王望;浅析萨弗库耶夫的油画艺术的形式美及情感表达[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刘玉雁;油画艺术形式美[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亚君;油画人物表现形式的探索[D];西藏大学;2016年
9 赵杨;油画《时代》创作心路[D];东南大学;2015年
10 关文庆;“光”的表现在油画艺术中的重要作用[D];西安美术学院;2016年
本文关键词:苏天赐油画艺术风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3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443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