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的意志—原始壁画中的精神象征
本文关键词:线的意志—原始壁画中的精神象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各类原始洞窟艺术符号是原始人类精神逻辑的展现。在出现文字、形成有组织的社会之前的数十万年里,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孤独的时期。当我们从图书中翻阅到一幅原始洞窟壁画时,总是能强烈地体会到其中蕴藏着的生命力与形式美感。而原始洞窟壁画中的线就是我们与原始人类“联络”所得到的重要信息。这条“线”通贯古今,连接中外。线,作为一种展现原始人精神象征最朴素和最简单的符号,无论是东方原始洞窟壁画艺术还是西方原始洞窟壁画艺术都有其共性。在原始洞窟壁画中线、色、形总是和整体形象联系在一起组成一种全新的画面。如何分析线图式的形式构成、基本形态;对色彩、空间的分割,并以此探索原始人类在特定背景下用线造型时的心态、创造意识和精神象征是我们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原始洞窟壁画中的各类线图式来探索原始人类的精神象征,便成为我们研究的原动力。本文的第一章主要是总体概述线在原始洞窟壁画中的功能与意义;第二章从线在原始洞窟壁画中的基本功能进而到第三章讲述线在原始洞窟壁画的两种表达形式,即表现形式和表象形式,从而引出本文重点讲述的第四章线本身的情感性、情绪性、线的情感与人的表现情感相互投射的关系;最后一章浅谈关于当代壁画线性意志的思考。
【关键词】:线性 原始洞窟壁画 表现形式 精神象征 情感投射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8.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9
- 1 研究背景8
- 2.国内外研究综述8-9
- 3.研究方法9
- 1.原始洞窟壁画中线性的功能与意义9
- 2.线的“诗性”——原始洞窟壁画中线型图式分析9-14
- 2.1 线在原始洞窟壁画中的表象形式10-11
- 2.2 线在原始洞窟壁画中的表现形式11-14
- 3.原始洞窟壁画的寓意象征与线性意志14-18
- 3.1 原始洞窟壁画中线的情绪性14-15
- 3.2 原始洞窟壁画中线的情感性15-16
- 3.3 线的情感与人的表现情感相互投射的关系16-17
- 3.4 线的意志与精神象征17-18
- 4.当代壁画线性意志的思考18-19
- 结论19-20
- 参考文献20-21
- 致谢21-22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玉林;长城般的缤纷画廊——西藏壁画美[J];西藏艺术研究;2000年02期
2 刘文健;现代壁画的风格与表现形式(节选)[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1年04期
3 石钧,哈纳斯;谈壁画艺术的审美与功能[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2001中国当代壁画艺术座谈会在敦煌举行[J];设计艺术;2001年04期
5 董兆惠;论壁画与大美术的魅力[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6 陈绿寿;进一步推动中国壁画艺术的发展——湖北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座谈会纪要[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陈绿寿;湖北壁画的传承与创造[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陆慧;壁画、艺术、设计、空间——浅析壁画艺术[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刘文波,徐永红;浅论壁画与建筑间的依存与协调[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10 蔡树本;壁画设计的独特语言[J];新美术;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琴;;对壁画保护修复采用不同方法之效果比较[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张丽霞;;承德外八庙壁画的艺术形式及现状之浅见[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4年
3 朱明健;高丽平;;给建筑环境注入生机的艺术——壁画艺术[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滕磊;高峰;;扎塘寺壁画价值评估与针对性保护构想[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殷福兰;;库木吐喇谷口区第21窟壁画艺术初探[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6 王德舜;;敦煌壁画艺术新探——略论黑色飞天、菩萨的艺术形式的创造[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7 孟嗣徽;;从龟兹到敦煌——东渐中的佛本行壁画[A];龟兹学研究(第五辑)[C];2012年
8 林怡;鲁东明;潘云鹤;;虚拟壁画变褪色过程演示系统[A];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第十届全国图像图形学术会议(CIG’2001)和第一届全国虚拟现实技术研讨会(CVR’2001)论文集[C];2001年
9 奇洁;;汉藏艺术交流的草原之路——内蒙古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壁画研究[A];论草原文化(第九辑)[C];2012年
10 苏华;;在壁画、彩塑保护和修复技术讨论会上的发言[A];文物保护技术(1981~1991)[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一民;壁画创作六字:时代、人民、民族[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亚萌;画,在墙上[N];中国艺术报;2009年
3 吴越;当代壁画的“中国机会”[N];文汇报;2011年
4 记者 康伟;首届全国壁画大展有喜有忧[N];中国艺术报;2004年
5 张世彦;中国当代壁画的勃兴和省察[N];光明日报;2000年
6 ;名家谈壁画[N];光明日报;2003年
7 汤淼;保护现代优秀壁画迫在眉睫[N];中国文化报;2000年
8 汤淼;站在世纪交替时期的中国壁画[N];中国文化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黄小驹;谁给我们机会保护壁画[N];中国文化报;2002年
10 李延祺;2004:中国壁画的希望之年[N];中国文化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新广;唐五代佛寺壁画的文献考察[D];西北大学;2008年
2 张鹏;辽墓壁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3 项江涛;大昭寺转经廊壁画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高明;西安东岳庙壁画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5 金萍;瞿昙寺壁画的艺术考古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6 呼延胜;陕北土地上的水陆画艺术[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7 张一舟;众工之事[D];天津大学;2012年
8 胡春涛;老子八十一化图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9 达尔善(Darshana Prasad);斯里兰卡丹布勒石窟寺雕塑和壁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宇;现代室内壁画的艺术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戴璐;澳门东望洋山圣母雪地殿壁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3 刘哲一;丙烯壁画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4 宋婷;壁画中人物服饰语言的表现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娜;以里昂城市壁画为例浅析中国当代壁画的发展与创新[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6 范新满;西藏寺院壁画中的体育考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波;地铁壁画的发展方向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崔香顺;新探未来服饰壁画的生存空间[D];延边大学;2004年
9 李洋;关于当代壁画创作的反思[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10 王乔;从壁画的功能演变看其公众化趋势[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本文关键词:线的意志—原始壁画中的精神象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0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450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