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图关系视域中的“意”“象”“境”关联初探——以隋唐五代艺术批评为例
本文关键词:语-图关系视域中的“意”“象”“境”关联初探——以隋唐五代艺术批评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象""意""境"的关系问题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有着丰富的理论资源,也是当下语言-图像关系研究的重要对象。在隋唐五代的艺术批评中,对创作主体层面的"意"格外重视,将其看作审美意象创构的内在根本动因。这一点在诗学与画论中基本是一致的。皎然提出"因意成语"与张彦远的"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的命题相呼应;"意"与"笔"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是艺术呈现出的"形"与"神"的关系。绘画理论中重"意"的观念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绘画发展的文学化趋势。王昌龄把意象作为诗歌创作的核心,只是没有止步于"象",而是通过"象"抵达"境"。其审美对象出现了由"象"到"境"的游移,理论批评的视角也多有"象"与"境"关系的探讨,如"境生于象外"等。绘画观念中的"景"的范畴,突破了"应物象形"的摹写传统。艺术即在于以有限之象、可观之景表现和传达无限之象、可思可想之景,这种藉以实有表现虚无,乃是意境之根本意义。通过对隋唐五代艺术批评观念的语-图视角的观照,一方面可以把握这一时期文学与绘画在美学层面上的密切关联,革新对诸如"意境"等重要命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当下建构文学图像论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哲学系;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意存笔先 由象到景 境生于象外 意境 诗画同律
【基金】: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艺术自律理论的演进逻辑及其反思”(项目编号:AHSKQ2014D12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8批面上项目一等资助“当代批评视域下审美自律与艺术自律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5M58058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209.2
【正文快照】: 当下的文学语言-图像关系研究揭示了视觉文化时代图像化建构的深层逻辑,也破解了文学媒介的深层危机。在此基础上,其为当代的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这一研究的纵深发展中,也暴露了其自身的不足,即当下文学语-图关系的研究方法多以西方图像学为根据,而面对汉语特性的独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双喜;发展新闻艺术批评[J];美术;1989年10期
2 刘文孝;艺术批评管见[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3 ;社会学转向中的艺术批评与雕塑[J];山花;2006年04期
4 李雪;;设计批评与艺术批评的比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7期
5 刘震;;“范式”的意义——设计艺术批评的标准问题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1年11期
6 生安锋;论霍米·巴巴的艺术批评[J];装饰;2005年03期
7 ;2011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当代艺术与批评”有奖征文[J];世界美术;2011年01期
8 陈璐;;艺术批评的尴尬[J];中国书画;2006年03期
9 董德丽;;多维的双瞳:约翰·伯格图像观念述评[J];艺术评论;2011年09期
10 高学森;;犀利、敏锐、务实的问题意识——第八届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暨青年艺术批评奖论文颁奖会综述[J];中国油画;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丹;;艺术批评的另一种理论取向:情境分析——以蔡国强之《草船借箭》为例[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爱华;陶瓷艺术:市场持续火热 批评不应失声[N];中国艺术报;2011年
2 齐洁爽;一书三译为哪般?[N];中国摄影报;2014年
3 王凯;火热市场中艺术批评何为?[N];中国艺术报;2008年
4 艺术评论人 任协华;苍蝇事件:艺术批评的社会危机[N];东方早报;2013年
5 彭德;史论互贬[N];美术报;2011年
6 中国财税法学会理事 姚轩鸽;以税的名义拒绝的摄影展[N];深圳特区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倩;观看的意识形态[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语-图关系视域中的“意”“象”“境”关联初探——以隋唐五代艺术批评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1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451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