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的美学重识——以民国时期的“写生”为例
发布时间:2017-06-21 20:10
本文关键词:“写生”的美学重识——以民国时期的“写生”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写生"是艺术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涉及美学中的主体观察和如何组织知识与观看两个层面。民国时期的"写生"概念对西方经典写生概念中追求视觉观察下事物的造形和神态的真实、视觉观察的直接性和在场性、目光的光条件和由光而来的色彩条件等技术性层面进行了吸收,却对观察者在场的综合性创造这一美学层面没有给予重视,而是以中国传统的"心观"加以替代,在理论上并未助力于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因而在知识层面上对中国美术的现代性进程的推动乏力,导致了艺术界众多争论的发生。
【作者单位】: 西安工业大学;
【关键词】: 写生 美学意蕴 主体观察 心观
【分类号】:J201
【正文快照】: 自康有为1917年慨叹“中国近世之画衰败久矣”始,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就不断出现写实和写意之争1、再现和表现之争2、线描和素描之争3,这些争论涉及到绘画上的形与神、视觉观察中的真实性以及造型语言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围绕着“写生”而来,是写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主要问题。
本文关键词:“写生”的美学重识——以民国时期的“写生”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9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469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