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木刻概念与意指的生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1 23:15
本文关键词:新兴木刻概念与意指的生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艺术生于社会变革时期,就内部来说,新旧交替;就外围来看,中西交流。诞生于30年代的新兴木刻,因为受西方创作木刻影响,视觉上就有不同于传统版画的硬派气质,又因为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语境和现实,成了最顺应潮流的时代艺术。从最初对旧道德的讽刺批判,到抗战期间的激昂宣言,再到对新中国文艺政策进行图解,新兴木刻话语来自不同时期的建构,相比原初,如今的概念意指有删减也有增加。为了明了如今美术史中的“新兴木刻”是从哪一个节点开始的接续,对现有史著中新兴木刻概念的梳理就是整个文章的写作基础。史著中对新兴木刻的定性有三个不同的系统,但虽然不同系统均有各自的具体语境,却分享同一个意指:即广泛意义上的“革命”。因此要找到新兴木刻的概念如何生成,就看焦点意指“革命”是如何在新兴木刻话语中被构建的。通过整理研究新兴木刻中常见图像“赤脚者”,还能看出焦点意指“革命”的变迁轨迹。通过整理现存文献中图像和文字的关系,是为了找到在20世纪应用于新兴木刻的话语构建方式,以此对其中的基础概念进行辨析和复原,从而厘清美术史写作中类似“新兴木刻是革命艺术”的陈腔滥调。
【关键词】:生成研究 版画 新兴木刻 赤脚者图像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7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引言8-11
- 第一章 美术史中的“新兴木刻”11-19
- 一、不同阐释系统中的“新兴木刻”11-12
- 二、“新兴”与“木刻”12-17
- (一)“新兴”:意指还是形式13-15
- (二)“木刻”:小于“版画”15-17
- 三、“革命”:不同阐释系统中的焦点意指17-19
- (一)系统A:创作语言17
- (二)系统B:斗争题材17-18
- (三)系统C:批判精神18-19
- 第二章 焦点意指“革命”之面面观19-27
- 一、鲁迅地位19-22
- (一)编码过程:以父之名19-20
- (二)解码之对“非现实”木刻的绍介20-22
- 二、大众指向22-25
- (一)编码宗旨:大众永远是道德软肋22-23
- (二)解码之权利与失语并存23-25
- 三、现实表现25-27
- (一)编码效果:艺术武器25
- (二)解码之写实只是一种形式25-27
- 第三章 从“赤脚者”图像看新兴木刻“革命”意指的变迁27-37
- 一、《怒吼吧!中国》与“赤脚者”形象28-34
- (一)赤脚者何谓28-31
- (二)新类别:“怒吼赤脚者”31-34
- 二、语境和时代中的“怒吼赤脚者”34-35
- (一)“怒吼”:来自鲁迅的启蒙象征34
- (二)时代语境:多难的中国34-35
- 三、“怒吼赤脚者”的隐匿与“革命”意指的偏移35-37
- (一)“怒吼”动作:无——有——“无”35-36
- (二)意指:“革命”向革命的偏倚36-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附录40-57
- 后记57-58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小兵;《怒吼吧!中国》的回响[J];读书;2005年09期
2 力群;谈两幅和鲁迅有关的优秀木刻[J];名作欣赏;198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丹;胡蛮美术史论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汤宇;“新美术”源流初探[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汤静;《良友》画报与美术传播[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本文关键词:新兴木刻概念与意指的生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0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470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