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父与子》的美学观相

发布时间:2017-07-18 14:13

  本文关键词:《父与子》的美学观相


  更多相关文章: 《父与子》漫画 陌生化 召唤结构 寓教于乐


【摘要】:《父与子》是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创作的一部连环漫画集。以父子间的情感点滴为创作原料,《父与子》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本文通过对《父与子》的解读,从中分析作者的美学构想及其作品的美学价值。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父与子》漫画 陌生化 召唤结构 寓教于乐
【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伊犁师范学院新疆哈萨克文化与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开放课题“形象构建·文化内涵·民族认同——新疆哈萨克族题材电影研究”(XJEDU080115C1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218.2
【正文快照】: 埃里希-奥赛尔是著名的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是他的艺名。卜劳恩自小家庭贫困,曾中途辍学成为一名钳工。后在莱比锡皇家绘画与出版学院学习期间,因为参加画展而受到人们关注,此后逐渐成名。卜劳恩在1921年至1933年的十余年间,发表了大量的幽默画作。纳粹掌权后,卜劳恩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邴照宇;;管窥《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召唤结构[J];新西部(理论版);2012年03期

2 王长俊;“召唤结构”分析——兼谈诗歌释义问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3 沈健;论诗歌的召唤结构[J];湖州师专学报;1992年01期

4 成远镜;作为召唤结构的典型的特殊性[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5 李通;;召唤结构理论及其阅读教学运用[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3期

6 杨泉良;;语文课程标准“召唤结构”对应的几种关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11期

7 翟大炳;;读出新意与“召唤结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徐牧;董广;;召唤结构:另一种陌生化美学[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年04期

9 陈裕英;文学召唤结构的营造[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邹祖兴;;“召唤结构”简析[J];中文自修;199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罗佳;爱伦·坡恐怖短篇小说的召唤结构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4年

2 李红英;《第二层皮》的召唤结构解读[D];兰州大学;2012年

3 董志铭;秩序的中断与召唤结构的空白点之比较[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4 魏泓;文学的召唤结构和其翻译中的再创造[D];安徽大学;2006年

5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鲁艳芬;探索召唤结构对广告图形设计的影响[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孙权芳;隐含读者与真实读者的合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58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558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6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